造字理据

作品数:43被引量:5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庄义友刘凤云陈明娥王琪何山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广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年与社会(下)》《语文研究》《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中国文字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粤语方言字与方块壮字的用/造字理据比较
《贺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韦亮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滇黔桂越边区百部珍稀土俗字文献收集译注与研究”(21&ZD308);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粤语方言字是记录粤语方言的汉字,方块壮字是借用汉字字型或结构而创造的记录壮语的文字。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发现,二者的用/造字理据存在诸多对应细则。通过横向比较可知,在用字层面上,二者中的借音字、训读字(借义字)理据相同,而古本字...
关键词:粤语方言字 方块壮字 用/造字理据 
甲骨文“四方神名与风名”释读补苴
《语言研究》2023年第4期98-108,共11页张鹏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草创时期甲骨文考释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0&ZD307)。
甲骨文四方神名和风名释读分歧众多,着眼中国古代命名理据(命名取象、命名取意)和造字构形构意理据(因象构形、因意构形)以及用字假借、词汇历时替换,爬梳古书古注,参酌8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补苴辨析《甲骨文合集》第14294号骨版的文字...
关键词:甲骨文 四方神名风名 命名理据 造字理据 补苴 
基于造字理据的汉字设计重构与运用
《湖南包装》2023年第2期185-188,共4页刘凤云 
通过剖析汉字设计中的过度设计现象,提出在汉字设计中要遵循汉字的造字理据,即汉字的起源、单字的形体构造、合体字的组构原则、汉民族用字的心理和习惯等。通过分析汉字造字理据“六书”中的象形字,提出在汉字设计时要符合汉字的理据性...
关键词:汉字设计 造字理据 象形字 矫正策略 
“仁”之造字新论——兼论“孝弟为仁之本”
《今古文创》2023年第4期105-107,共3页高旭 谢柯 
“仁”可谓儒学的核心思想。“仁”字在上古文献中写法众多,其造字理据至今尚有争议,通过对比分析五种“仁”的字形、语音、释义,提出了“仁”字造字与怀孕有关的观点。从文字学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孝弟为仁之本”的原因。
关键词: 造字理据 孝弟为仁之本 
从词义演变考察“家”的文化内涵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74-77,共4页林瑶 
在汉字"家"词义的演变过程中,根据其构词能力可将其词义变化分为四个阶段:本义(居所)、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词义派生(有一定血脉联系的组织、出生或自幼居住的地方、国家等)、在复音词中的语素义(凡尘俗世之家、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
关键词:“家” 词义演变 文化内涵 造字理据 
释楚简中的“■”字及其相关字形
《中国训诂学报》2021年第1期93-96,共4页张新武 
楚简中的“■”字(包括其异体“■”“■”“■”“■”字),整理者均释为“藥”,其后均用括号括一“樂”字,意思是“藥”读为“樂”,此释实误。“■”应直接释为“樂”。这可从三个方面证明:其一,楚简中另有“藥”字,字形作“■”,作“...
关键词:楚简  造字理据 
追寻造字理据,系统识记生字——《春夏秋冬》(第一课时)教学与思考
《教育视界》2021年第26期56-60,共5页汪娟 
【课前慎思】汉字量大形繁,不易识记。但是根据"六书"的造字原理,汉字构形是成系统的,本体结构是有规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如能多一些系统性和结构化,则有利于学习者不断累加、创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经验。统编教材...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学段 统编教材 集中识字 第一课时 识记 汉字文化 本体结构 
造字理据影响下的甲骨文字体创新设计研究被引量:2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0年第11期63-65,共3页贾婷婷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殷墟甲骨文在中原传统文化产业创新中的发展新思路”(2021-ZDJH-476)研究成果。
作为记录和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甲骨文具有丰富的字体形态。随着现代设计观念逐渐多元化,甲骨文传递着一代人的造字思维和审美观念,其外在形态与内在文化的研究渐渐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甲骨文的字体显现出人们感知万物的独...
关键词:造字理据 甲骨文创新 字体设计 
浅析“豹”字构形及其文化影响
《汉字文化》2020年第13期172-176,共5页朱紫薇 
"豹"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和日常生活中,其凶猛特性、矫健身姿和突出纹彩是古人造字定音时的重要理据。同时,出土文物、历代文献和民俗生活实践也反映出"豹"在古人的狩猎、军事、装饰、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对...
关键词: 造字理据 文化影响 
从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看汉字“上”的造字理据
《汉字文化》2020年第9期161-162,共2页徐上 
"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立象尽意"是汉民族认知客观世界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是汉文化深层的心态文化的重要表现。汉字是汉民族思维的工具,是汉民族心态的一面镜子。汉民族在创制汉字"上"时所凭依的理据"据物构形""依类象形""以形表意"便是...
关键词: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 造字理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