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隐喻

作品数:283被引量:52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勇孙厌舒曹春春吴建伟黄秋林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域转生与周边影响——以朝鲜民族抵抗诗人李陆史的诗歌创作为例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79-89,共11页张乃禹 
韩国学研究孵化型项目(AKS-2022-INC-2230001)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朝鲜民族诗人李陆史通过对汉诗、典故等中国文化元素的移用,在诗歌中表达了强烈的反殖意识和政治隐喻。丰富的中国体验和深度的文化认同,又驱动其将北方意象赋予广阔的中国内地,从而使其诗歌具备了越境的诗学特质,由此拓宽了朝鲜民族文...
关键词:李陆史 反殖意识 政治隐喻 文化认同 
电话与书信的信息迷宫——卡夫卡《城堡》中的媒介技术及其政治隐喻
《外国文学》2024年第5期39-52,共14页李双志 
卡夫卡在他创作的最后一部未竟之作、长篇小说《城堡》中,以超现实的手法展示了一个等级森严却臃肿低效的官僚科层体制。小说的叙事重心是一整套充满悖论的信息交际网络,其中电话和书信作为两种媒介技术形式交替出现,彼此竞争,相互映照...
关键词:电话 书信 卡夫卡 《城堡》 媒介技术 
建安文学神女辞赋论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第14期15-18,共4页陈晓蕾 
东汉建安时期(196—220)是人神之恋母题创作的兴盛时期,神女辞赋寄寓着建安文人的文化观念和人格理想。高雅神女内外兼修、礼情兼备,象征着士人的高洁品格,折射出乱世文人的生命意识;艳情神女热情妩媚、放荡不羁,走向世俗化分支。远古...
关键词:建安时期 建安文学 神女 人格理想 辞赋 神话色彩 政治隐喻 集体创作 
权力表征与空间秩序——鲁迅小说的舟船空间书写
《华中学术》2024年第2期110-118,共9页李卫国 
鲁迅小说中,舟船一方面是起串联作用的交通工具,为文本提供叙事动力;一方面又是微型空间,其空间体验关联着作者的失父情结与归宁心态,是人物活动、记忆及文化的载体。舟船空间的书写中内蕴着鲁迅对中国社会权力关系与秩序的思考,舟船空...
关键词:鲁迅小说 舟船空间 权力表征 空间秩序 政治隐喻 
饮品:厄德里克《守夜人》中的印第安族裔身份政治隐喻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72-77,154,共7页于冬云 李曦 
饮食与族裔身份政治关系密切,是文化批评的一个重要考察维度。美国女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克的长篇小说《守夜人》中有大量与印第安人饮食相关的叙述,其中的饮品叙述更是构成了复杂、动态的印第安族裔身份政治隐喻:小说人物对饮品的称呼...
关键词:露易丝·厄德里克 饮品 族裔身份政治 隐喻 
19世纪德国之中国书写的四重蕴涵
《德国研究》2023年第5期135-151,156,共18页乔丽丽 刘耘华 
国家留学基金(编号:CSC NO.202108310215)资助。
19世纪德国的中国书写与想象,其蕴涵较为复杂。作为负面形象的“中国”发酵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普鲁士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因而它常常被自由主义者引为反抗普鲁士强权的政治与文化隐喻,即一种用以躲避文字审查的文学修辞策略。受此影响...
关键词:19世纪德国 中国形象 政治隐喻 修辞策略 意指实践 
叙事学视域下《拉克伦特堡》的政治隐喻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94-100,共7页李增 刘冬霞 
爱尔兰作家玛丽亚·埃奇沃思虽一再强调她无心于政治,但学术界对其小说《拉克伦特堡》中的政治内涵却极为关注。埃奇沃思在该小说中采取的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和方言叙事冲突下的类文本叙事策略在表达作者政治隐喻方面发挥了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玛丽亚·埃奇沃思 《拉克伦特堡》 不可靠叙事 类文本 政治隐喻 
从拓殖邀约到政治隐喻: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动物书写流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01-110,共10页涂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动物书写演变研究”(21FWWB022);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专项基金“文科创新团队”(5001400031)的资助
作为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动物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流变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动物殖民纪实书写,主要以动物素描与殖民叙事为特点,意在通过动物纪实描写对英国殖民者进行拓殖邀约。第二阶段为现代...
关键词:加拿大英语文学 动物书写 他者想象 拓殖邀约 政治隐喻 
隐喻·见证·哲思——鲍勃·迪伦战争书写的三个维度
《当代外国文学》2023年第1期112-120,共9页陈恒汉 方质 
鲍勃·迪伦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政治隐喻、民权运动、哲学省思等维度构建了迪伦的战争书写,也回答了他何以反战、以何反战的中心问题。迪伦通过政治隐喻间接揭示了战争的实质。他对民权运动的见证和剖析,体现了真正的社会...
关键词:鲍勃·迪伦 战争书写 政治隐喻 民权运动 哲学省思 
“羊酪”与“莼羹”之争——食物中的政治隐喻和南北朝士人的身份认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年第3期80-83,共4页孙凭 杜瞻湫 
区域性的食物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象征符号。而这一拥有本地印记的符号常被用于标记和传达某一群体的身份认同,用以区分自身与“他者”。《世说新语》中的羊酪与莼羹作为南北食物的代表,蕴含着南北强弱关系的政治隐喻。当孙吴政权...
关键词:《世说新语》 南北冲突 食物 政治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