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摘

作品数:49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韦兰明陈仲奇陈红燕陈昌来何卓恩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南京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日本岛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考试研究》《文史杂志》《杜甫研究学刊》《山东教育》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其辭極溪刻,指摘甚當” 有關入矢義高兩篇書評的一些史料
《中国文化》2024年第2期378-398,共21页高山杉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針對新中國出版的古典文史研究著作,日本漢學家入矢義高曾經連續發表過一系列的學術書評。在被評的著作中,既有史學耆宿鄧之誠的絕筆之作《東京夢華錄注》,也有史學新星蔡美彪的最初專著《元代白話碑集録》。入矢的這...
关键词:入矢義高 鄧之誠 蔡美彪 《東京夢華録注》 《元代白話碑集録》 
《书议》的“草书八家”——指摘张怀瓘(三)
《中国书画》2024年第7期31-31,共1页寇克让 
张怀瓘《书议》分真、行、章草、草四体论书,其中草书列于名录者八人:伯英第一,叔夜第二,子敬第三,处冲第四,世将第五,仲将第六,士季第七,逸少第八。这个名单堪称书法史上最为费解的排名。书法史名不见经传、作品一字不传的嵇康何德何...
关键词:张怀瓘 书法史 草书 论书 章草 书议 
《书断》累赘的“分体论人”——指摘张怀瓘(二)
《中国书画》2024年第6期33-33,共1页寇克让 
《书断》篇幅之巨,在古代书法史论之中实属罕见。我们一方面赞叹张怀瓘自其“包罗古今”,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大而无当,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书法史混乱问题。三千六七百字的《书谱》以篇幅之巨诚然堪为皇皇巨著,而仅二百字的欧阳询《八决...
关键词:张怀瓘 《书谱》 书法史 欧阳询 方法论 《书断》 分体 
如果阅读中有迷雾
《中学生百科》2024年第16期28-29,共2页阿免 
我时常读到自己不能理解的书,才疏学浅是一方面,选书时的莽撞勇猛是另一方面。我以为这两方面都无可指摘,且无法避免。人类的无知是件板上钉钉的事儿。选书的莽撞也是在所难免的。选书时若酌太多,就会失去随机的美。我宁愿捧着一本书,...
关键词:选书 阅读 莽撞 指摘 摇头晃脑 
说《玉堂禁经》——指摘张怀瓘(一)
《中国书画》2024年第5期32-33,共2页寇克让 
张怀瓘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他曾经供奉翰林,专事书法理论,眼界之广可想而知。他留下了多种书法理论著述,置于书法史亦堪称浩博。但是,在其大量的著述中,既有变乱“家法”的鲁莽灭裂,如文献中凡言及汉人“草书”,张氏一刀切地改为“...
关键词:书法理论 杜度 书法史 章草 草书 理论著述 张怀 玉堂禁经 
宋人对杜甫诗病的指摘及其诗学意义——以宋代诗话为中心被引量:2
《杜甫研究学刊》2023年第1期58-74,共17页宋蕾 
杜甫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宋代尊杜尤甚,宋诗话中对杜诗有大量的评点赞美。但也不乏对其诗句篇章的指摘非议,涉及用事之误、村陋俚语、声韵问题、属对工拙、蹈袭前人、诗意重叠等多方面。宋人在崇杜潮流下,仔细辨别杜诗...
关键词:诗病 杜诗 诗法 宋诗话 
“有失X”的构式演化与“有失”的词汇化及语法化被引量: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67-75,共9页陈昌来 陈红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学史(分类多卷本)”(16ZDA206);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汉语礼貌范畴构式变化研究”(AHSKY2019D105)。
韵律、认知和交互主观性推动“有失X”的构式化,形成“确认”构式“有失NP”、谦辞构式“有失VP双”、指摘构式的“有失NP”。指摘构式“有失NP”在交互主观性和认知类推作用下,分化出表轻量指摘义的三个下位类型:“有失NP”“有失AP;...
关键词:谦辞构式 轻量指摘 交互主观性 构式化 构式变化 
教育写作分类指导--教育叙事、教育杂谈要点指摘
《采写编》2021年第11期145-146,共2页朱任辉 
教育叙事和教育杂谈是教育写作中的两种重要文体,探讨教育叙事的写作可以从其写作动因、关键环节、一般写法等几方面入手;教育杂谈则更应注重其政治导向性,遵循守则,既讲规矩,又写好文章。
关键词:教育写作 教育通讯 教育杂谈 典型性 导向性 
勤读多为文自工
《初中生之友》2021年第27期18-19,共2页龙永忠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3疵病1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关键词:孙莘老 尝试者 读书 文字 有味 指摘 
论汉代“官非其人”现象的指摘与纠治
《理论学刊》2021年第2期143-152,共10页王子今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研究专项(“兰台学术计划”)“中华文明起源与历史文化研究专题”委托项目“中华文化基因的渊源与演进”(项目编号:20@WTC004)的阶段性成果。
汉代选官制度有显著的历史性进步。察举制"贤良文学"之选兼重德才,又有实习实践的要求,官吏队伍的成分于是得以更新,行政机构也提高了执政效能和管理质量。然而官僚机构仍普遍存在"官非其人"的情形,在这种背景下,对所有官员的监察、考校...
关键词:察举 “官非其人” 考校 弹治 “月旦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