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犯罪

作品数:118被引量:437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宪权熊波王力一李锡海房慧颖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应对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3-9,共7页陈兴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生活中开始享受到该技术所带来的全新体验,但伴随而来的是,利用或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日益增多。人工智能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人工智能犯罪是指以人工智能为...
关键词:广义人工智能犯罪 狭义人工智能犯罪 技术发展 绿色环保 节能降耗 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架构 
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事责任主体
《法学(汉斯)》2025年第3期498-505,共8页杨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涉人工智能犯罪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该类案件也越来越复杂。根据人工智能自主性不同,可以将涉人工智能犯罪划分为涉辅助型人工智能犯罪、涉半操控型人工智能犯罪、涉自主型人工智能犯罪和涉强人工智能犯罪...
关键词:人工智能 涉人工智能犯罪 刑事责任主体 事前预防 
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及侦查对策研究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5年第2期145-149,共5页蒋盛宇 
生成式人工智能业态的蓬勃发展及商业化应用在促进各行业各领域深度变革的同时,也导致着新型犯罪形式和数量的激增,带来了相应的刑事风险。整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动态及新型犯罪走向趋势,提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犯罪对现有侦查体...
关键词:生成式AI 新型犯罪 侦查困境 侦查对策 
人工智能犯罪的人格构成及刑法回应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赵东 温栋木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工智能犯罪刑事司法问题研究”(HB20FX012)。
在本体视角下,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编程与建模、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具备支配行为的“物化”意识人格要素;通过大数据的自我意识分析,具备基于因果功能联系的目的人格要素,其人格要素与自然人具有一致性。在社会视角下,人工智能在特...
关键词:人工智能 人格要素 刑罚 自主意识 
以ChatGPT为视角的人工智能犯罪责任研究
《法学(汉斯)》2024年第11期6484-6489,共6页何胜男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我们社会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犯罪的风险。传统弱人工智能犯罪的风险具有工具属性,可以由刑法进行直接规制,而强人工智能犯罪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可以脱离控制者进行自主学习,由此产生了强人工智...
关键词:ChatGPT 人工智能 犯罪风险 刑事责任 
关于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
《楚天法治》2024年第22期0040-0042,共3页狄明辰 
人工智能是数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而成的,能够完整呈现人类智能计算机特点。人工智能自动接收外部数据,获取数据信息,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数据进行计算、储存,实现数据的独立运行。因此,人工智能能够完成诸多...
关键词:人工智能 刑法规制 实施犯罪 法律制度 
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归责的开发者中心主义
《深圳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34-147,共14页叶竹盛 林曼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研究”(22YJA820028);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直播平台推广活动的刑事风险与合规研究”(2022GZGJ199)。
刑法介入智能犯罪的治理因应风险防范和安全控制的需求。生成式人工智能主体资格应予否定,人工智能系统本身无法成为刑事责任主体。不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程度如何,开发者作为风险源的创造者应当为风险现实化的危害结果担责,也最有...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开发者责任 容许风险 刑事责任 智能犯罪 
人工智能犯罪中过失行为与刑事责任的法律认定
《楚天法治》2024年第14期0049-0051,共3页蒋斯宇 
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在法律环境中精确识别并规定涉及人工智能的犯罪行为,特别是对过失行为和刑事责任的处理。借助对现有案例的研究分析,本文首先探讨了过失行为在人工智能犯罪中的识别标准,进一步阐释了如何确定人工智能的行为是...
关键词:人工智能犯罪 过失行为 刑事责任 法律认定 
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规制
《法学(汉斯)》2024年第5期2746-2751,共6页李天智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利用越来越多,涉及人工智能的犯罪也会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我们讨论的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规制包括了上述两种情形。目前涉人工智能犯罪的类型有三种:“工具...
关键词: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犯罪 刑法规制 
人工智能犯罪刑事责任的归属与认定问题研究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03-111,共9页丁华宇 孟念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FX064);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BFX008)。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技术程序,其行为不具有可解释性,嵌入刑法体系存在障碍,不宜成为刑事责任主体。人工智能因不具有刑事责任主体资格,相关的涉人工智能犯罪刑事归责问题的讨论应指向其背后的生产者或使用者,根据第三人责任范围理论,行为...
关键词:人工智能 刑事责任 注意义务 过失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