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外交

作品数:115被引量:22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伟建孙德刚刘中民钮松牛新春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济依赖如何影响同盟困境下的政策选择?——基于日本在中东的外交实践
《当代亚太》2025年第1期146-168,172,共24页王广涛 卢伊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军工利益集团视角下的日本国家安全政策、战略走向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1YJAGJW005);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战后日本历史进程与国际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22VLS014)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的同盟理论往往关注军事安全等高政治议题,然而,随着经济与安全的互动日趋密切,经济因素成为理解同盟国决策的重要考量。对于同盟中的弱势盟国而言,其盟友在军事领域的对手可能是其在经贸领域的伙伴,由此构成特殊的同盟困境。美日...
关键词:同盟困境 经济依赖 美日同盟 日本的中东外交 盟友博弈 
冷战后日本的中东外交情感认知变化——基于《外交蓝皮书》的分析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4年第5期106-131,159,160,共28页和紫章 
冷战后,日本积极介入中东事务,外交行为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但影响外交行为变化的外交情感认知及动机尚未明确。关于日本对中东主要国家的外交情感认知,量化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对巴勒斯坦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情感且高于以色列...
关键词:日本外交 中东地区 情感认知 情感动机 量化文本分析 
全球安全秩序重塑与中国的中东安全治理被引量:1
《西亚非洲》2024年第4期3-26,159,共25页唐永胜 余国庆 刘胜湘 余建华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持续增多,进入深度变迁的重要阶段。中东地区作为全球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正处于世界与地区内外双重变局同步交织、叠加激荡的历史转折进程中,安全形...
关键词:安全秩序 中东安全 中国的中东外交 全球安全倡议 安全合作 安全治理 
日本岸田政府中东外交的特点
《现代国际关系》2024年第7期46-61,134,135,共18页束必铨 
国家社科基金重要国家和区域重大研究专项“变局下大国中东战略博弈态势与中国”(项目编号21VGQ009)阶段性成果
由于能源供应安全日益重要、大国战略竞争回归,日本岸田文雄政府提出“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加快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并且开始调整中东外交。岸田政府的中东外交体现出重视能源转型与高科技合作、追求中东市场的高收益、强调维护“基...
关键词:日本 中东外交 能源安全 国际秩序 
巴以冲突的治理难题与前景分析被引量:4
《和平与发展》2024年第1期132-154,207,208,共25页孙德刚 马文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国在中东博弈的新动向与中国中东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3AGJ011)的阶段性成果。
巴以问题是中东地区安全及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再度爆发并产生溢出效应,形成了四组矛盾:一是哈马斯等“抵抗联盟”成员与以色列的军事博弈,二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以及“全球南方”左翼政府与以色列的政治博弈,三...
关键词:巴以冲突 安全治理 大国协调 中东政治 中国中东外交 
供需视角下中国成功调停沙伊冲突相关问题分析被引量:1
《国际关系研究》2023年第6期81-101,M0006,M0007,共23页马小东 
2021年度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支持项目“中阿改革发展论坛”(项目编号:2021ZKNH034)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资助。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中东地区冲突调停。成功调停沙伊矛盾是新时期中国中东调停外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调停供需理论认为有效调停能否发生取决于冲突的性质和阶段是否适合调停、争端方是否亟需调停以及第三方是否愿意提供调停等...
关键词:调停供需 调停外交 大国调停 中东外交 中国中东调停 
中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日益成熟
《世界知识》2023年第9期20-23,共4页余国庆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对中东地区而言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但对中国来说,这表明经过70多年的耕耘,我国的中东外交政策已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并日益成熟。从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新中国成立...
关键词: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 标志性事件 中东国家 中东外交 中东地区 沙特阿拉伯 外交政策 
沙特与伊朗和解凸显中美外交理念深层差异被引量:3
《世界知识》2023年第9期23-25,共3页姚霁航 田文林 
此次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中国的积极斡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这与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拉帮结派、激化冲突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中美两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截然不同,折射出两国外交理念的深层次差别。美国,中东和平搅局...
关键词:恢复外交关系 中东局势 宗教势力 中东外交 外交理念 中东地区 中美两国 搅局者 
拒绝伊朗,中东就不会有真正和平
《世界知识》2023年第8期70-71,共2页牛新春 
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共同在北京宣布,沙特与伊朗达成恢复外交关系的协议。对此,西方媒体多从“中赢美输”“零和博弈”的视角解读北京会谈,实际上这代表着国际政治中的一种新力量、新思维和新做法,跳出了权力政治的旧框框。沙特与...
关键词:零和博弈 恢复外交关系 西方媒体 中等强国 中国中东外交 新思维 伊朗 复交 
沙特伊朗达成“北京和解”内情
《凤凰周刊》2023年第10期44-47,共4页程靖 
断交七年后,被视为中东地区宿敌的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在中国的斡旋下,两国官员于北京进行了四天的谈判,并于3月10日晚宣布了这一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消息。这不仅意味着沙伊对多年的冷战局面开始扭转,也标志着中国中东外...
关键词:恢复外交关系 中东地区 中国中东外交 沙特阿拉伯 伊朗 重大成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