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分析

作品数:279被引量:874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翀炜段忠玉卢鹏付希亮张亚辉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广西民族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统复兴与乡村文化实践——基于华北两个村庄百桌宴的人类学分析
《学术界》2022年第8期96-105,共10页陈学金 赵旭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在学校中传承与创新的人类学探究”(20BMZ084)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华北一些村庄兴起一种百桌宴的传统文化实践,透过百桌宴的举办过程可以分析当前华北乡村建设与村庄的社会文化转型。元村和乔村自2016年开始分别举办以百桌宴为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前者的百桌宴是家族祭祖过程的一部分,后者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族复兴 民间权威 汉人村庄 社会整合 
景观与历史: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建构的人类学分析——基于四川松岗“天街”的田野调查被引量: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51-57,共7页翟淑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利益共同体视角下的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9BMZ14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青年学者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1MZSN001)。
中国民族地区文化景观同质化和泛化的实质在于,景观打造时起主导作用的是政治经济逻辑,而没有充分考虑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脉络。这使得文化持有者的记忆和认知未能充分表达,景观与地方、历史、人、文化相互隔离。四川松岗“天街”景观...
关键词:景观人类学 多相 历史人类学 
历史传统、文化自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项文化遗产的人类学分析被引量:4
《思想战线》2021年第3期55-62,共8页鲁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岭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阶段性成果(17ZDA165)。
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看,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一方面是在历史中产生的,另一方面也必然在历史中发生变化。传统文化的持有者没有义务,为他人对“原生态”“本真性”的想象而生活在“过去”。只有激发和尊重其文化自觉,避免以他者想象...
关键词:文化遗产 历史传统 文化自觉 辩证唯物主义 
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人类学分析被引量:18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03-111,共9页杜华君 张继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VMZ00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和重点创新工程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项目编号:2019MZSCX002);北方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9XYSMZ08)。
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可为乡村振兴提供一种内源性动力,同时结合文旅融合的实践方式,还可有效促进产业间的互济互惠并由此推动文化遗产和传统乡村的协同发展与共同振兴。以宁夏黄渠桥镇的文化遗产开发为例,一方面基于非物质文化遗...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文化遗产 内源性动力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融合与断裂——对美国波士顿“在家教育”学习网络的人类学分析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53-159,共7页尚文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家教育’的人类学研究”(18BSH136)
美国波士顿的'在家教育'网络营造了自由教育的学习氛围。在以自由为指归的教育理念下,在家教育对'学习'与'社会化'进行重新反思和定义,并据此重新安排孩子的教育,挑战了学校—家庭二元对立系统。父母以家庭为核心,连接并整合私领域和公...
关键词:自由教育 美国 在家教育 弹性学习网络 逻辑断裂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萨满教巫病治疗的医学人类学分析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7期34-43,共10页财吉拉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建国以来内蒙古的蒙医发展史与蒙医现状调查研究”(16BMZ065)阶段性成果
萨满教仪式治疗是医学人类学关注的一个焦点。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萨满教仪式治疗仍然存续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民间,在多元医疗体系中发挥着替代医疗的作用。在考察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地区萨满教巫病治疗行为的个案后,分析了萨满教成巫过...
关键词:内蒙古 多元医疗体系 萨满教 巫病治疗 仪式治疗 象征性效应 
敖包祭祀与文化复兴——基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济农敖包的宗教人类学分析被引量:3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4期118-122,共5页切排 赵志浩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安多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6JJD850005);2016年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藏族牧区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LZUJBWZD015);201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内蒙古民族杂居区发展态势与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5BMZ044);2017中蒙俄经贸合作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蒙古国极端民族主义对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的影响及风险防范研究"(项目编号:ZMEY201707)的阶段性成果
敖包祭祀仪式是蒙古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由于蒙古族文化被藏族文化涵化,其敖包祭祀仪式过程与藏族的插箭祭祀仪式非常相似。为了实现蒙古族文化的复兴,当地政府和文化精英极力重塑蒙古族文化因子。其中对济农敖...
关键词:仪式 文化复兴 民族认同 
农村癌症患者病痛叙述的人类学分析——以白杨乡100个癌症家庭为例被引量: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06-110,共5页谭晓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女性身体经历的民族志研究"(18BMZ114)
近年来,癌症逐渐成为可以公开谈论的话题,癌症病人的日常生活、疼痛体验与心理变化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100个癌症家庭的"病痛叙述",描写了患者的疾痛经历和身心体验,分析了患者及家人面对癌症时的困惑、应对癌症时的需求,阐释...
关键词:癌症患者 疾痛叙述 社会苦难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 疾病影响 
客家女性生命礼俗的人类学分析被引量:1
《龙岩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1-5,共5页谢庐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18世纪赣闽粤毗邻的宗教变迁与‘客家文化区’的形成"(16XMZ040);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2011协同创新团队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客家女性生命礼俗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客家文化的"活化石"。其诞生礼、成人礼、婚礼、寿礼、丧葬礼,有着丰富多样的礼仪实践和特色鲜明的文化事象,具有稳定性、传承性、开放性、包容性、变异性和现实性等特征,蕴含着崇尚生命、繁衍子孙、...
关键词:赣南 客家女性 生命礼俗 生命礼俗文化 生命价值观 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楚辞·九歌》文化人类学分析——《九歌》是大禹时代对偶婚文化遗留
《华夏文化论坛》2017年第2期47-58,共12页付希亮 
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图腾分析路径下中国五帝文明及其起源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6FZS002)
从汉代到二十世纪,许多学者对楚辞《九歌》的作者、性质、来源进行研究,形成了屈原抒情说、民间祭歌说、楚国郊祀乐舞说等观点。从《九歌》文本看,屈原抒情说牵强附会之处太多,今已基本为学术界所抛弃。民间祭歌说、楚国郊祀乐舞说都有...
关键词:屈原 《九歌》 帝喾 大禹 《大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