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恶论

作品数:25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舒远招丁四新任蜜林张敏燕国材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课程研究(下旬)》《中国科技博览》《西部皮革》《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作为中国哲学关键词的“性”概念的生成及其早期论域的开展被引量:19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24-38,共15页丁四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5ZDB006)的阶段性成果。
"性"概念是在天命论和宇宙生成论的双重思想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它联系着"天命"和"生命体"的双方。其一,"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追问生命体之所以如此及在其自身之本原的问题。它是一在己的、内在的且潜在的本原和质体。其二,"性"来源于"天...
关键词:  天命 孔子 性命论 心性论 人性善恶论 人性修养论 
《由湍水之喻到幽暗意识:理学视域下的人性善恶论新探》被引量:1
《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1期125-125,共1页徐波 
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10月出版本书以"由湍水之喻到幽暗意识:理学视域下的人性善恶论新探"为题讨论中国哲学内部有关人性论的问题。儒家人性论本是老生常谈,本书的特色在于以孟、告之辨的湍水之喻为引子,将重点聚焦于理学兴起之后宋明儒...
关键词:人性善恶论 上海三联书店 幽暗意识 儒学人性论 解释框架 湍水 理学 儒家人性论 
与时间赛跑的谎言游戏——《看不见的客人》的多重叙事评析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9年第15期109-112,共4页汪帅东 
《看不见的客人》是西班牙导演兼编剧奥利奥尔·保罗的精品力作.精妙绝伦的剧情构思、错综复杂的悬念设计和别出心裁的细节处理是推动这部影片从口碑向票房转化的窾要和关键.在这部批判现实主义影片中,奥利奥尔·保罗运用多重叙事技巧...
关键词:批判现实主义 多重叙事 人性善恶论 
康德的人性善恶论是“性善质恶”说吗——对谢文郁教授《性善质恶——康德论原罪》一文的商榷被引量:5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年第4期86-100,126,共16页舒远招 
谢文郁教授从奥古斯丁、路德的原罪—恩典思想传统出发,对康德的原罪思想展开分析。他依据康德的"向善的原始禀赋"认为康德是性善论者,同时依据康德对人的本性的新界定,认为康德所说的"趋恶倾向"并非"本性之恶",而是"本质之恶"("质恶")...
关键词:康德 人性善恶论 性善质恶 
基于弗洛伊德伦理行为原动力的人性善恶论分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9期30-31,共2页沙君 
人性问题历来是困扰伦理学的重要问题。善与恶是道德生活的主题,也是道德哲学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合理界定人性内容与善恶的关系,是理解和鉴别以往人性善恶理论的基础。而根据弗洛伊德"深层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行为原动力是行为的终极的...
关键词:行为原动力 人性   
董仲舒王道视野下的人性善恶论被引量:8
《哲学动态》2016年第6期32-39,共8页任蜜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两汉经学的演变逻辑研究"(14CZX026)的阶段性成果
与先秦儒家人性论多从人的完善角度出发立论不同,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为了王道政治的实现。董仲舒认为,人性包含善恶两个方面,而这是由天道的阴阳决定的。天道是王道的形而上基础,但却并不具有实在的地位,因此,天道要实现王道政治就必定要...
关键词:董仲舒 人性 阴阳 王道 
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中的人性善恶论比较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Z期183-183,共1页唐指艳 
人性善恶论一直为世人争论不休,笔者于此不是重在证明人性是善还是恶,而是以儒家的'性善论',基督教的'原罪说'为基点,从人性的最初来源,及其发展过程,找出儒家和基督教在人性论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人性 性善 原罪 
人性善恶论对新入职员工的管理启示
《西部皮革》2015年第15期49-49,共1页焦珊珊 
关于人性问题,自古以来是学者们探讨的焦点问题,由于探讨的角度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着眼于探讨性善论和性恶论对现代企业新入职员工的管...
关键词:性善论 性恶论 新入职员工 管理启示 
人性善恶论的辨析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08-110,共3页李慧萍 
通过对人性善恶论的辨析,认为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只有洞悉受教育者人性的弱点即恶的一面,同时积极发扬其人性的光辉即善的一面,才能因材施教,推动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人性   教育实践 
人性善恶论的现时代意义
《青年与社会(下)》2013年第11期313-314,共2页胡朝 
随着近年来“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彩色馒头”、“彭字案”“小悦悦事件”等社会道德事件的持续发酵,我们不禁唏嘘也让我们深感困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人性,善恶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人性善人性恶哪一方...
关键词:  人性 人性善 人胜恶 敬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