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我

作品数:300被引量:13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延斌王成进付文中谈凤霞魏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桐乡市濮院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经济管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好房子兼具颜值、贤惠、聪明
《城乡建设》2023年第5期75-75,共1页杨掌法 
想到好房子,我首先想到的是3个关键词:颜值、贤惠、聪明。好房子的高颜值,指的是能够兼具艺术之美与和谐之美。一方面,建筑的外观、园区的景观,必须具有美感。这种美感的背后,是规划、建筑、景观的设计之美,是施工工艺的精湛之美,也是...
关键词:演奏效果 艺术之美 设计之美 打击乐 交响乐 和谐之美 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 
论劳动正义及其对共同富裕的价值支撑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163-164,共2页毛勒堂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劳动是一个集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内涵为一体的总体性概念,劳动既是改造对象的感性对象化活动,又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主体本质,同时又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从而劳动活动中内在地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关键词:对象化活动 价值范畴 社会财富 劳动正义 价值关联 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 价值支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5期202-202,共1页冯兵 赵欣 
劳动思想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劳动伦理是劳动思想的重要内核。马克思主义劳动伦理思想经历了奠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奠基阶段的发轿之作。其中所蕴含的劳动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劳动本...
关键词:奠基阶段 劳动本身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伦理思想 自由自觉的活动 人与自我 劳动伦理 和谐统一 
提升思维品质的“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阅读教学实践探索——以 Advice from Grandad 阅读课为例
《中国周刊》2020年第8期0166-0166,共1页张霞霞 
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素养的心智特征,其发展对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阅读教学体现了以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第三单元 Advice from Grandad 阅读课...
关键词:思维品质 英语核心素养 人与自我 英语阅读 
生产方式矛盾演化视角下马克思时间理论再认识被引量:2
《南方金融》2018年第1期5-11,共7页王成进 
基于当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转换的分析方法 ,对建立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时间理论进行再认识、再发展,从生产方式矛盾转换的视角论述时间分配、使用的四个阶段及不同特征:第...
关键词:生产方式 马克思时间理论 自由时间 工作时间 人与自我矛盾 
生产方式矛盾转变视角下的金融化与经济增长被引量:2
《南方金融》2016年第10期17-22,共6页王成进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生产方式中存在的三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我的矛盾,阐述三组矛盾的内涵及其发展,运用三组矛盾的转换与发展、特别是人与自我的矛盾分析方法来解释当前的金融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生产方式 人与自我矛盾 经济金融化 虚拟经济 
要注重培养教师的道德形象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193-193,共1页陈克洪 
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关键词:道德形象 教师 培养 社会舆论 人与自我 行为规范 传统习惯 内心信念 
“二”时代?
《中国青年》2011年第10期28-29,共2页张末 
当社会回归本分,制度回归本分,政府管理回归本分,人性回归本分,我们相信,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会重新构建信任,会更加合理、和谐与科学。什么是'二'?说的不是中国GDP世界第二,也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二',而是...
关键词:重新构建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 个税起征点 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市 
浅谈教师的道德形象
《学园》2011年第4期92-92,共1页黄光斌 
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关键词:道德形象 教师 社会舆论 人与自我 行为规范 传统习惯 内心信念 自然界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被引量:1
《晚霞(下半月)》2010年第6期36-38,共3页冯之浚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极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对此,儒、道、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为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图景...
关键词:人生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人 中国知识分子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处世之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