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三教

作品数:38被引量:5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洪修平孙亦平韩凤鸣圣凯孟繁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南社会科学》《韩山师范学院学报》《中国哲学年鉴》《佛教文化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杨文会儒佛道三教思想研究综述
《佛学研究》2022年第2期352-360,共9页杨本华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近代安徽佛学居士的传统文化判摄与会通——杨文会三教观研究”(SK2021A006)阶段性成果
梁启超云:“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①可见杨文会对近代中国佛教乃至整个思想界影响深远。而学界研究自梁启超以“文会深通‘法相’‘华严’两宗,而以‘净土’教学者”②概括.
关键词:华严 杨文会 梁启超 儒佛道三教 信仰者 净土 佛学 皈依 
“儒教”“中”与“佐世”——评《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观新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35-37,共3页倪缘 
《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观新论》是张勇“柳学”研究的新收获。该著关于柳宗元儒佛道三教思想的研究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儒教”本位、“中”方法与“佐世”目标。以此为线索,作者采取观念史的研究方法,融文献与思想于一炉,把柳宗元学术思想...
关键词:《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观新论》 儒教  佐世 
三教融合视域下柳宗元思想研究的拓进——评张勇《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观新论》
《中国诗学研究》2021年第2期229-232,共4页朱憬臻 
作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专刊"之一种,张勇教授《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观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引用时只标注页码),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30余万字,由六章二十二节主体内容及导论和两篇附录构成。导论部分,...
关键词:三教融合 儒佛道三教 儒教观 孔子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 佛教观 《新论》 柳宗元 
论儒佛道三教的生态思想及其异辙同归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2期57-58,共2页洪修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儒益得到重视。现在所说的生态文明,主要是指人类关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状态和发展状态的文明,它体现的是人类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思想智慧 生态文明 和谐共生 生物与环境 人与自然 中华传统文化 发展的理念 人与社会 
柳宗元儒佛道思想的全方位展現——評張勇教授《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觀新論》
《中国俗文化研究》2021年第1期143-146,共4页王玉姝 
張勇教授的《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觀新論》(中華書局,2020年)是一部詳盡闡述柳宗元儒佛道觀點的最新力作。全書由六章三十二節及導論、結論和兩篇附録構成。著者將柳宗元的儒佛道思想置於唐代三教融合的背景下進行考察,詳盡鈎沉柳宗元儒佛...
关键词:三教融合 儒佛道三教 柳宗元 儒佛道思想 著者 全方位 
论儒佛道三教的生态思想及其异辙同归被引量:14
《世界宗教研究》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洪修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233)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思想智慧。儒家仁爱为本的生态思想,以成人成己、中正和谐、天人合一为追求的目标,"天地人一体同仁"充分体现出儒家"仁民而爱物"的社会伦理与生态伦理相融的人文精神。道家道教自然和谐...
关键词:儒佛道 生态思想 异辙同归 天地人同体 
李德裕与中晚唐茅山道教被引量:2
《宗教学研究》2020年第4期9-16,共8页孙亦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方道文化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研究”(19AZJ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8ZDA233)的阶段性成果。
唐代是儒佛道三教鼎立时期,名相李德裕对三教也有他的独特态度。李德裕既以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为立身之本,又在任浙西观察使时与茅山道教交往密切,自称"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但他对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却保留着自己的看法;他既奉行佛教...
关键词:李德裕 中晚唐 茅山道教 儒佛道三教 
从“夷夏之辨”到“民族交响”--琴曲《普庵咒》形成与演变中的多民族文化交流被引量:1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44-49,共6页杨本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3)。
中国佛教琴乐作品《普庵咒》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是多民族文化交流成功的历史经验体现。《普庵咒》作为佛教琴乐作品代表之一,形成于古琴文化史上的“夷夏之辨”背景下,最终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转型而成功融入中国文化。《普庵咒》在形成中...
关键词:普庵咒 佛教琴乐 夷夏之辨 民族文化交流 儒佛道三教 
日本《万叶集》天地山海神与儒佛道三教
《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期122-123,共2页曹嘉伟 
《万叶集》是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本稿分析了其中与天地山海神、儒佛道三教相关的和歌,结果表明:古代日本人相信存在天地山海神,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迎神拜神,仪式庄重。儒佛道三教进入日本之后,日本原有的神道思想变化,正是反映了在...
关键词:万叶集 天地山海神 儒佛道 
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的方法与实践--洪修平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孔子研究》2018年第3期5-13,共9页张勇 洪修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佛教入世转型研究”(项目批准号:16AZJ003)的阶段性成果.
张勇(以下简称张):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人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
关键词:三教关系 儒佛道 访谈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授 实践 佛教文化 中国特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