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字

作品数:600被引量:1298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寅薛育宁都兴宙段纳任少英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开封方言中的[■]韵母——兼谈曾梗摄入声字在中原官话中的演变
《语言研究》2024年第4期54-63,共10页赵文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民国珍稀时音韵书韵图整理集成与研究”(19ZDA308)。
开封方言中来自假摄和咸山摄入声的[■]韵母字,是20世纪后的变化,变化原因是[γ]韵母在与卷舌声母相拼时滋生了一个舌尖过渡音■,使其后的元音[γ]舌位前移,变为前元音[■]。中原官话中存在着■这样一条演变链,不过由于普通话的影响,这...
关键词:开封方言 [■]韵母 入声韵 中原官话 
《幼学切音便读》初探
《中国文字研究》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吴建伟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明清民国珍稀时音韵书韵图整理集成与研究”(批准号:19ZDA308)之子课题“明清民国珍稀吴湘徽时音韵书韵图整理集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幼学切音便读》是清末一部专门教蒙童识字的吴语韵书,该书规模较小,全书共收889字,其中入声字258个。从该书的编纂思想、使用术语及体例等方面来看,该书作者当是清末诸暨人郦珩。作者为疑难字注音以直音为主,除直音外还有纽四声法、...
关键词:《幼学切音便读》 音系 入声字 喉塞尾 
甘肃环县甜水话古清、次浊入声字的今读调类及其成因
《甘肃高师学报》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谭治琪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甘肃丝路沿线方言文化调查研究”(23ZDB106);陇东学院博士基金项目“甘肃方言文化调查研究”(XYBYSK2303)。
环县甜水镇位于甘宁两省区交界处,其方言处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和兰银官话银吴片交界地带。古清、次浊入声字在甜水话中多数归阳平,少数归阴平、上声、去声。古清、次浊入多数读阳平是甜水话区别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的一个重要语音特征...
关键词:甘宁交界方言 甜水话 古清、次浊入声字 今读调类 
解说我对昆曲《慈悲愿·认子》中殷氏人物的理解
《剧影月报》2024年第4期80-81,共2页徐超 
我想了很久才着手准备写这篇文章,因为这出戏的唱词很普通,也很易懂。很多人都知道殷氏是《西游记》中的人物,是唐僧的母亲、陈光蕊的妻子但并未提及她的名字。在昆曲中,我们把这出戏叫《慈悲愿》,只称她为殷氏,不过在《西游证道书》对...
关键词:七声音阶 唱念 唐僧 昆曲 《西游记》 拖腔 刘洪 入声字 
主持人语:认识语言接触机制,解读语言演变规律
《语言研究集刊》2023年第2期88-89,共2页陈保亚 
语言演变可以是语言内部的自然演变,也可以是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接触引起的演变往往被认为不如语言内部演变有规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深入的田野调查,对语言接触机制认识不够。比如由于普通话的影响,成都话的“阶、介、界”等...
关键词:语言接触 语言演变 音段 入声字 阴平 自然演变 普通话 叠置 
河南中原官话清、次浊入声字的阴平、阳平两读
《语言科学》2023年第5期516-521,共6页叶祖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YY073)成果。
河南中原官话的清、次浊入声字普遍存在阴平、阳平两读现象,可分为固始型和上蔡型两类。固始型的阴平、阳平两读在单念和词语中均有表现,上蔡型的阴平、阳平两读只表现在词语中。上蔡型本质上是一种连读变调,固始型则是一种离散式音变...
关键词:清、次浊入声字 阴平 阳平 两读 
书讯
《对联》2023年第6期12-12,共1页
新版撰联必备工具书邮购①《古韵新声一一释义平两读字大全》(上、下卷),650页。中楹副会长刘太品先生题序,评价本书收字全面,释义精准;资料丰富,一书多用。共收《佩文韵府》《广韵》《集韵》《字汇》等典籍中入声字2850余个,入声外平...
关键词:《集韵》 入声字 《广韵》 《字汇》 生僻字 两读 古韵 工具书 
张家口方言入声字的文白异读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王芳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17YJ080212)。
张家口方言属于北部晋语“张呼片”。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张家口方言呈现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其中入声出现了文读和白读的对立,白读音保留了张家口方言入声字原有的读音,文读音则失去了入声韵尾而变成了舒声字。张家口方言入声字的文...
关键词:张家口方言 入声 文白异读 词汇扩散 年龄分化 
“入派三声”与“逢入必断”——语言音乐学棱镜下的入声字唱腔问题被引量: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96-109,共14页吴梦雅 
中国“乐说”研究,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19VJX004。
元代周德清撰写《中原音韵》,定“入派三声”,为后世音韵学争论埋下了伏笔。结合戏曲音乐与音韵学来看,“入派三声”是作曲与行腔手段的体现,入声字由于其收促性,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息的连续性与口腔共鸣腔的稳定性,难以搭配润腔旋律。...
关键词:《中原音韵》 入派三声 喉塞音韵尾 逢入必断 《单刀会》 
江宕摄入声在近现代读萧豪韵与中古入声字有效摄又音的关系
《南开语言学刊》2022年第2期51-55,共5页麦耘 
中古江宕摄入声在近代和现代一些方言中读萧豪韵;在中古音韵材料中,则有一批入声字(包括部分江宕摄入声字)有读效摄的又音。本文认为,这两个语音史现象尽管表面相似,但时代不同,涉及范围有出入,演化机制也有异,前者显示中古江宕摄入声...
关键词:江宕摄入声 萧豪韵 上古藥、觉部 效摄 舒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