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

作品数:2327被引量:70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红欧本谷马云夏海鹰吕耀中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社会动员框架研究--基于《人民日报》的考察
《学术探索》2023年第7期120-126,共7页刘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DJ061)。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扫盲运动兼具现实需要和政治目的。为了有效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扫盲,中国共产党通过框架整合,将“人民”“翻身”“卫国”“改命”四种框架架构进扫盲运动社会动员的话语体系,触发了大规模的学习...
关键词:扫盲运动 动员 框架 《人民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被引量:4
《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封世蓝 姜晓琨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高质量就业的理论框架和影响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JL030);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资助项目“建国以来重大地区性政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项目编号:7101602051)阶段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满足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在以文化通识普及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扫盲运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对扫盲运动的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扫盲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计和教育载体与方法两大...
关键词:扫盲运动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事业 时代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与新社会价值观塑造——以“识字课本”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思想理论战线》2022年第5期103-110,共8页王志强 张露丹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众文艺中的英雄人物塑造及精神示范研究”(21CDJ029)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以“识字”为中心任务,而让人们“识什么字”“识哪些字”“如何识字”,既与人们生活需要有关,也体现着党和国家特殊的政治考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既是文化教育活动,更是新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为配合...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扫盲运动 新社会价值观 识字课本 
陕甘宁边区识字组的历史发展及经验启示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93-98,共6页王哲文 栗洪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整理与研究”(BOA150031)。
识字组是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组织形式,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其历史发展经过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初步建立、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稳步发展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心调整等不同阶段,在边区社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陕甘宁边区识...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社会教育 识字组 扫盲 教学形式 
中国共产党提升公民语文素养的语言现代化事业被引量:1
《大理大学学报》2021年第11期17-24,共8页关彦庆 彭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YY068);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B129);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B137)。
中国共产党在开创和领导语言事业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语言文字事业经历了从打造文化公民(语言事业全民化)、守法公民(语言事业法治化)到高素养公民(语言事业审美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语言文字事业 扫盲 语言能力 
公共人力资本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新中国“扫盲运动”的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29-139,共11页封世蓝 程宇丹 龚六堂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高质量就业的理论框架和影响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JL03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扫盲运动"为考察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提供了契机。研究在Solow模型中引入私人人力资本和公共人力资本,发现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能显著提升均衡公共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高均衡产出;以1982年识字率作为"...
关键词:公共人力资本 扫盲运动 长期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转型 
人口基本素质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防控--以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为例被引量:7
《世界经济文汇》2020年第3期1-14,共14页封世蓝 谭娅 翟颖佳 
国家社科重大课题(19ZDA069);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建国以来重大地区性政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项目的资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扫盲运动"大大提升了中国的人口基本素质,为考察人口基本素质对加强疫情防控的积极效应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我国257个城市的动态疫情监控数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地级市面板数据库,实证考察了...
关键词:疫情防控 人口基本素质 “扫盲运动” 
陕甘宁边区新文字扫盲教育试验中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范式被引量:2
《教育学报》2020年第1期102-107,共6页栗洪武 沙瑞龙 徐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整理与研究”(课题批准号:BOA150031)研究成果;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陕甘宁边区高等教育方针政策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TS072)阶段性成果
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曾先后两次开展全边区范围的新文字扫盲教育试验。这场试验由徐特立、吴玉章主持和领导,历时六年(1936年初至1943年初),创造了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范式。该范式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与实践性、普遍性和...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新文字扫盲教育试验 教育实证研究 方法论范式 
新任务与旧传统:扫盲运动中的图像修辞策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0期36-48,共13页李晓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7ZDA290)
在新中国成立初的扫盲运动中产生了一批以"识字"为题材的绘画。这些画作的类型虽然不同,有国画、油画、年画、宣传画等,但几乎都采用了"女儿教母亲识字"这一程式。本文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对这些画作中共有的元素如"农村妇女"、"书本"、"...
关键词:扫盲运动 读书图 图像学 视觉修辞 
20世纪50年代山西农村扫盲与农业生产研究被引量:7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5期89-96,127,128,共10页苏泽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制度;技术与集体化时期山西农村社会"(15BZS1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发展亟须解决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民众文化知识匮乏等问题。通过在农村开展识字扫盲工作,农民群众初步掌握了文化知识,纠正了对农业生产的认识,改变了农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式,推动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和...
关键词:山西 农村 识字扫盲 农业生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