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写生

作品数:340被引量:9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邱继东郭禹池赵婉如徐鸿延杨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水画写生教学改革刍议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年第12期115-117,共3页聂松 
中国画报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以松树写生为范本,阐述山水画教学中山水写生的本质和写生教学的改革方向,阐发笔墨在山水画写生教学中的重要性,笔墨与物象、笔墨与形式在写生中的关系以及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最终以中国画传统艺术精神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为旨归。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 教学改革 笔墨 物象 
论陆俨少山水画写生中的“目识心记”
《书画世界》2024年第11期28-31,共4页樊伟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粤港澳区域近现代美术展览的文献收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C760007);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鲁迅与广东现代版画社团互动关系史料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WTSCX041)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陆俨少的山水画写生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写生过程中所运用的重要法门——“目识心记”,不仅分析了传统画论中“目识心记”的内涵,还对陆俨少写生实践深入剖析,揭示其对传统写生方法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所承载的价值与启示。
关键词:陆俨少 山水画 写生 目识心记 
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文心观物”
《美术研究》2024年第5期119-120,共2页周燕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国画的审美语境,本质上与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诗乐”审美同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同样是中国画走向“尽美,尽善”的关键所在。中国画兴于“文”的介入,正如陶渊明亲自躬耕南山,摩诘造意...
关键词:艺术思维 文人士大夫 《关雎》 审美语境 文心 成于乐 书卷气 乐而不淫 
笔墨探奇 山川写照--刘晓阳山水画写生解析
《美术观察》2024年第10期154-156,共3页宋黎 刘玥煊 
山水画家刘晓阳近期的山水画写生作品通过笔墨语言的转换与画境营造,同时融入西方色彩规律,实现了自身风格的转变以及“迹与心和”的艺术追求。本文通过分析刘晓阳的山水画写生的特点,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写生路径的认识,了解艺术家在长期...
关键词:写生 笔墨 心迹 心象 
杭州·宋韵美术馆 富春山居——山水画写生作品展
《中国画画刊》2024年第3期112-112,共1页
8月29日,由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浙江画院山水画工作室主办,杭州市上城区文化馆、杭州市上城区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富春山居”——山水画写生作品展在杭州宋韵美术馆开展。富春江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其独特的山水地貌既承载...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 杭州市上城区 美术馆 陆俨少 艺术研究会 宋韵 工作室 富春山 
缘物寄情,自成雅构——读董竟成的花鸟画
《中国画画刊》2024年第3期77-87,F0003,共12页韩朝 
最近几年董竟成画了不少花鸟画,曾嘱我写一评论,前一段我正忙于博士论文《20世纪20一60年代山水画写生》的写作,评论之事便一拖再拖。论文写就,竟成发来花鸟画新作,见其画面盎然生意,遂想到与写生相关之事。写生者,始自花鸟,宋代有“写...
关键词:花鸟画 山水画写生 博士论文 缘物寄情 赵昌 评论 20世纪 
摹尽千山方成图——浅析山水画写生对于创作的时代意义
《中国书画》2024年第8期128-128,共1页贾琳儒 
中国山水画传统中,非常重视对自然山水的观察、体悟和写生。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的艺术理论已逐渐成熟,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表达了他在创作中对自然山水的写生意识。山水画在隋唐时期经历了迅猛的发展,画家张操提出了“外师造化,中...
关键词:《画山水序》 山水画写生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宗炳 魏晋南北朝 中国山水画 自然山水 隋唐时期 
墨韵山水——通过中国山水画写生探寻自然之美
《天工》2024年第24期64-66,共3页郑雨昕 
在中国山水画学习过程中,写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山水画写生作为基本学习形式,能够更好地感受和表现自然之美。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的艺术特点、表现技法和创作方式的梳理和分析,分析其在表达自然之美、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 写生 自然之美 艺术感受 
“雨亦奇——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纪念展”座谈会
《国画家》2024年第4期2-10,共9页许俊 田黎明 刘莹 李庚 丘挺 林容生 唐辉 张桐瑀 大土三阳 
许俊(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今天中国画学会针对北京画院展出的“雨亦奇——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纪念展”,在展馆会议室举办对话形式的小型研讨会。李可染先生的这些写生作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艺术经典,经过七十年的时间,这些作品依然闪...
关键词:写生作品 北京画院 艺术经典 走进大自然 李可染 山水画写生 山水画家 对话形式 
写生中关于“仰画飞檐”问题之我见
《中国书画》2024年第7期128-128,共1页林杰 
“仰画飞檐”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的关于山水画的观察视角及空间表现的问题。本文将“仰画飞檐”这一问题置于山水画写生的语境中,对“仰画飞檐”进行再认识。“仰画飞檐”并不违背山水画的观察视角与空间表现,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梦溪笔谈》 山水画写生 观察视角 之我见 合理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