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主体

作品数:147被引量:14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凤堂龙剑梅张灵韦群芳陈文智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小说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扶直抑欹以为美——莫言小说对于生命主体的一种建构方式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1期58-63,158,共7页王朱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13&ZD122)阶段性成果
在莫言小说中,写作者对一种以自然、健全、强旺为特征的理想生命主体表现出强烈的渴求,与此相对,关于"残缺者"的叙事成为莫言建构这种生命主体所采用的特有方式。文本中,残缺者与作为他们的另一半的女性以及相关联的男性组成一种潜隐的...
关键词:莫言小说 残缺叙事 比对结构 生命主体 
以《人面桃花》为例浅析格非小说叙事技巧
《太湖》2017年第1期127-131,共5页孔佑文 
作为一部诗化的成长小说,《人面桃花》描写了晚清革命的历史洪流下,少女秀米受父亲陆侃、革命者张季元、花家舍大总揽王观澄的影响,身体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全书分“六指人”、“花家舍”、“小东西”、“禁语”四章,分别描写了...
关键词:人面桃花 格非 叙事技巧 小说情节 禁语 成长小说 季元 生命主体 大金牙 人物命运 
传承下的突破——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6年第6Z期23-24,共2页王燕 
在当代的作家中,虽然莫言主要创作乡土文学,但可谓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色彩的作家之一,更是最早扬起颠覆传统语言旗帜的作家。我们研究莫言小说的语言创新,需要从他的创作历程入手,借此来感受小说语言中所特有的淳朴特色。莫言善于打...
关键词:莫言 生命主体 文学创新 乡土语言 
莫言长篇小说的主题与叙事评析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5年第9Z期34-35,共2页吕洁 
80年初,作家莫言初登文坛,随后多年里创作颇丰,其小说在文学体裁与内容主题上都对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影响了诸多作家。他始终用一种奇异而新鲜的创作视角来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与人物心理,因此,莫言的文学创作是对中国传统小说的颠覆...
关键词:莫言 生命主体 文学创新 
毕飞宇小说的生命叙事
《山海经(想象作文)(下)》2015年第9期22-22,共1页刘梅芳 
生命叙事基本贯穿了毕飞宇小说的所有文本,是作家毕飞宇以自身的生命体验为出发点,对生命的庄严进行的思考,可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对生命形态、生命本体、生命价值进行辩证思考的过程中。因此,我们要把研究的目光从毕...
关键词:毕飞宇小说 生命叙事 变化轨迹 叙事风格 辩证思考 现代启蒙 虚无感 生命主体 根源性 现代文明 
让生命主体在情思飞扬中绽放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4期32-33,共2页唐梅生 
江苏省连云港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叙事心理辅导指导农村初中生随笔文写作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2011/11/449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坦露心扉,绝对坦白,没有隐瞒,那就是要求在作文时必须说真...
关键词:扬中 情思 生命 “真” 写作 卡夫卡 小说家 奥地利 
受难的拉奥孔——身体在莫言小说中的位置和意义被引量:1
《文化与诗学》2010年第1期261-282,共22页张灵 
"身体问题"在莫言作品的阐释中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是莫言作品中一个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议的问题。莫言作品之所以给"身体"以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出于艺术发现和艺术表达的必要。抓住了"身体",即是在艺术上抓住了生命存在的"本体"。不...
关键词:莫言小说 身体 生命主体 生存 
沈从文小说叙事中物我混一的生命观被引量:1
《创作评谭》2005年第4期41-44,共4页何圣伦 
一沈从文小说以巫楚文化为基本立场,在叙事中表现了一个苗族作家对生命热忱的关怀。这种边缘化的叙事曾遭到过无数的质疑,当然也赢得过无数的赞誉。中国小说研究学者杨义认为:"叙述学研究必须如实地承认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中国系统。"认...
关键词:小说叙事 沈从文创作 中国小说研究 小说传统 传统叙事 叙述学研究 现代作家 生活主题 生命观 生命主体 
生命主体:发现或失落——世纪未文学价值观之嬗变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32-39,共8页李星蕾 
数千年中国文学,都没有脱离“诗言志”——“文以载道”——“二为”方针(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座标,文学的道德价值也超然位于审美价值之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坛,流派林立,论争蜂起,开始了对传统文学价值观的...
关键词:生命主体 文学价值观 世纪末文学 大众文化 中国文学 《文学评论》 作家 道德价值 新写实小说 现代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