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作品数:10被引量:12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繁仁詹艾斌詹贵斌刘克李廷廷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哲》《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生态审美教育被引量:42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1-18,共8页曾繁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生态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2009JJD750010)
生态审美教育是1972年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之时提出的一种审美教育的新的形态,目的是以生态美学观教育广大人民确立审美地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其基本立足点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所凭借的手段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所借助的审...
关键词:生态审美教育 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家园意识 参与美学教育 
生态现象学方法与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被引量:15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5-10,共6页曾繁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50010)
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而其所遵循的方法则是生态现象学方法。以上两者通过"此在与世界"的在世关系解构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关系与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为存在观、生态观与审美观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现象学与生态美学...
关键词:生态现象学 直观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家园意识 
论我国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被引量:2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71-78,共8页曾繁仁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05jjD750;11-44212)
新时期我国生态美学的产生是现实与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生态美学的产生历经萌芽、发展与建设三个阶段;目前在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开始了新的建设时期,涌现了一批代表性论著与中青年研究学者。今后应...
关键词:生态美学 生态文明 生态整体论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生态批评的理论基石及其反思被引量:3
《理论导刊》2008年第11期102-103,共2页詹艾斌 詹贵斌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研究>(项目号:WX0810)的阶段性成果
生态批评的提出和建构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是在当下人与自然关系语境下介入人的问题思考的一种理论努力。其理论基石是"生态中心"原则,这是一种生态存在论审美观。它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人们价值观念的一种转型,但也有可能...
关键词:生态批评 理论基石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反思 
试论《诗经》中所蕴涵的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意识被引量: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51-60,共10页曾繁仁 
对于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探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于某些经典的审美解读,而《诗经》产生于3000多年前,是我国先民对于“天人之和”的审美诉求,其核心内涵是“与天地同和”之“志”。《诗经》的古典生态存在论思想体现在包含生态人文...
关键词: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诗经》 天人之和 风体诗 比兴手法 
汉画像石艺术的阴阳本原与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被引量: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14-120,共7页刘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南阳汉画像石与早期民间信仰生态意识研究>(05JA730005)阶段性成果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蕴涵有丰富的生态智慧。谐合阴阳自然、万物循环、自觉看护地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如生命本色美、万物共生和谐美、自由宁静美等,对于突破主客二分认识论模式给生态美学研究带来...
关键词:汉画像石 阴阳本原 悲悯情怀 生态美学 
试论人的生态本性与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被引量:21
《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77-83,共7页曾繁仁 
生态存在论哲学观是在当代生态文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学术思潮。从生态存在论哲学观出发提出了人的生态本性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生态本源性、生态环链性与生态自觉性。在生态存在论哲学观的学理基础上,直接产生了以海德格尔后期...
关键词:生态存在论 审美观 本性 新人文精神 哲学观 学术思潮 生态文明 学理基础 美学思想 海德格尔 当代意义 人的价值 人文关怀 仁爱精神 本源性 自觉性 游戏说 美学观 平等权 生存权 性理 天地 
中国古代道家与西方古代基督教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之比较被引量: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6期24-28,共5页曾繁仁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立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需要借助中国古代道家和西方古代基督教文化,通过比较对其深入阐释。它们两者都是古典形态的存在论生态审美观,都是一种超越之美与内在之美,又都贯穿着终极关怀精神...
关键词:生态危机 古代存在论生态审美观 超越美与悲剧美 当代改造 
简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被引量:7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90-91,95,共3页曾繁仁 
正是基于生态美学和当代存在论美学的必然契合,所以提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理论观念。而且,这一理论观念研究的深入必将有助于我国美学学科对于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基本原则的突破,实现由认识论到存在论以及由欧洲中心主义...
关键词:生态美学 人的存在 生态中心 道法自然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老庄道家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新说被引量:11
《文史哲》2003年第6期5-11,共7页曾繁仁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以西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来规范老庄道家存在论思想,从而得出其消极倒退的结论。其实,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一种迥异于西方认识论的生态存在论审美观。它依据"天人之际"、"冲气以和"的理论,从"道...
关键词:生态存在论 道法自然 冲气以和 万物齐一 天倪 坐忘 至德之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