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知识

作品数:171被引量:45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程相占罗康隆吴声军付广华杨庭硕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社会学—民族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族传统生态知识的价值探赜被引量:2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4年第3期19-30,153,共13页马国君 李红香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时代的中国西部环境变化中人的作用”(22JJD770020)。
世界上并存着数千个民族,这些民族在与环境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建构了自己的民族生境,形成了与之适应的传统生态知识,这样的知识在维护自身民族生境稳定的同时,也使得其他区域民族从中受益,建构了全人类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然而,随着工业...
关键词:民族传统生态知识 生境 生态文明 
河西走廊传统牧业生产中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及其发展被引量: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年第3期34-45,154,共13页王海飞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祁连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基础研究”(21AMZ006)。
世代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藏族、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生态智慧和地方性生态知识体系,包括观念层面的生态认知、生产生活层面的生态技术和语言与口传文化中的生...
关键词:河西走廊 传统牧业 地方性 生态知识 文化共享 
关于侗族传统农业与生态知识的文献梳理被引量: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53-56,共4页彭庆 
国家民委生态民族学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农业文化遗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JDZB039)。
侗族传统农业是侗族人民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长期磨合并适应的产物,在侗族地区生态、生计和生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侗族传统农业的保护与发展、侗族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安全、侗族稻鱼鸭共生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揭示...
关键词:侗族 传统农业 稻鱼鸭共生体系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知识 
“居而不定”和“定而不居”间的选择:敖鲁古雅鄂温克的生态知识体系和民族文化困境
《北冰洋研究》2020年第1期28-38,共11页林航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作为我国仅有的使鹿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与驯鹿相关的生态知识,并将其内化为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历史发展脉络,聚焦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的多...
关键词:鄂温克族 驯鹿 生态知识 民族文化 
苗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场域表达”及其当代价值——以贵州省三都县盖赖村为个案被引量:3
《河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87-92,共6页杨夏玲 
盖赖苗族在其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系列与之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的传统生态知识,如生产生活型、宗教信仰型、规约管理型等。这些传统生态知识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盖赖苗族 传统生态知识 “场域表达” 当代价值 
苗族传统生态知识的演变——杨庭硕教授访谈录被引量:8
《鄱阳湖学刊》2016年第1期60-69,共10页杨庭硕 王婧 
中国生态人类学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兴起,目前国内已经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学者。一些学者对地方族群的传统生态知识有着详实而深入的考察,为传统知识的传承和抢救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杨庭硕教授是国内最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学者之...
关键词:生态知识 生态人类学 杨庭 学科方法 文化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屏障 喀斯特山区 苗族文化 地方性知识 生态环境 
西南民族乡土传统中的水文生态知识被引量:4
《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73-78,共6页管彦波 李凤林 
任何一个民族在对生存环境认知过程中,均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水文环境观念,并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在文化上进行调适。在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通过对周边自然现象尤其是水文环境的观察,对水文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都有一些颇具生态智慧...
关键词:西南民族 乡土传统 水文生态知识 
藏族生态知识认知的影响要素分析被引量:2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8-23,共6页刘继杰 李静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构建适合藏区民族文化特点的草地管理模式"(201203006-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方式变迁及其心理适应研究"(12YJC850011);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
藏族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体系,其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藏民族对人类、自然以及二者互动过程的深刻认知基础上的。在内化为民族心理特征之后,藏族地方性生态知识至今仍作用于藏族群众的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基于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在藏族所...
关键词:藏族 藏族生态知识 生态知识认知 
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与减灾被引量: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2-35,共4页马军 
瑶族生产模式的基本特点及生活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了瑶族对自然环境条件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因此瑶族人民对环境的重要性有着自己独特、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仅总结形成了一套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的有效体系,而且积累了...
关键词:瑶族 传统文化 减灾 
主持人寄语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1-2,共2页杨庭硕 
游牧生计,及其相关的本土生态知识、技术与技能是我国西部草原和草地生态建设的精神财富,也是草原和草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依赖。考虑到我国西部的草原和草地,不仅属于正在利用这些草原和草地的少数民族,同时还是中华大地的生...
关键词:草地生态建设 主持人 经济可持续发展 游牧民族 生态知识 精神财富 少数民族 生态屏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