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论

作品数:1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傅怡静关鹏飞宋雄华周文彗谷曙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画论在山水画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界》2022年第6期86-87,共2页陈俣行 
诗画同律论对我国历代的绘画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我国传统绘画创作注重意象审美的一种体现,时至今日仍不过时。在当下的山水画教学中,重视诗画论的影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注入诗画同律的理念,对于促进学生在写生、创作中画出高...
关键词:诗画论 山水画 教学 
黄庭坚题画诗画论观初探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5期40-42,共3页顾冉冉 
黄庭坚题画诗数量多,内涵丰富,现存题画诗约有一百九十余首,涉及画科包括道释、人物、龙鱼、山水、畜兽、花木、墨竹、果蔬等。这些题画诗体现了他独特的论画观点。在创作理论方面主张师法造化,轻传移模写;提倡形神兼备,重视气韵生动。...
关键词:黄庭坚 题画诗 画论观 
宗白华与钱锺书诗画论比较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88-93,共6页郑易焜 
宗白华和钱锺书是20世纪深受西学影响的中国学者,二人对诗画都有论述,阐释角度与所得观点却有不同。对"谢赫六法"的解释上,宗白华注重"气韵生动",并将其作为评价的标准,钱锺书却将"气韵"与"生动"二字拆开,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宗白华...
关键词:宗白华 钱锺书 诗论 画论 美学 
浅谈苏轼的诗画论
《明日风尚》2018年第10期109-109,共1页赵鑫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苏轼擅长于诗歌与绘画,而对于二者的关系,也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苏轼认为,诗歌与绘画在艺术体裁上虽然不同,但它们在艺术精神上是互通的。而且在'天工与清新'的艺术追求上,诗与...
关键词:天工 清新 诗画一律 
道、艺、志的互动:苏轼诗画论中的“文人”探绎被引量:1
《思想与文化》2017年第2期451-463,共13页杨吉华 
在苏轼的一系列诗画理论中,隐含着一个同时兼具'士大夫'与'文人'身份特点相结合的创作主体。这群特殊的'文人士大夫'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方式不断参与到诗歌、绘画等艺术领域,使其艺术作品中同时融入了'士大夫'的精神价...
关键词:苏轼 士大夫 文人 诗画一律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诗画论流变研究被引量:3
《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5期62-81,共20页关鹏飞 
苏轼诗画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渐成熟。早期(主要在嘉祐年间)以诗论画,对吴道子绘画精髓体味不足。熙宁、元丰时期,随着习画实践和画学素养的增加,苏轼贯通诗人论画和画学入诗的两个传统,提出"诗画一律"观,其中诗画互参是实现途径,而"...
关键词:苏轼 诗画论 清新美学 释道 
从儒学到西学:信仰的移变与文艺创作——吴渔山诗画论
《四川戏剧》2016年第2期50-54,共5页吴思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5YJC751047
吴渔山是清初绘画名家、诗人,松江天主教传播的推动者,也是反映松江西学传播状况的典型个案。本文旨在从其诗画创作中,探查西学作用于松江士人的真实状况,西学与固有传统信仰之间的矛盾、融合及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吴渔山 松江 西学 诗画 
从媒介功能考察美典类型——论高友工对莱辛诗画论的修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28-134,共7页石了英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共建项目"高友工文艺美学思想研究"(GD14XZW12);广东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国抒情传统现代建构的学术史考察"(2014WQNCX12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项目"高友工与中国抒情学的海外建构"(FSYQ-201401)
莱辛在《拉奥孔》中的核心观点可以提炼成"媒介决定论"和"诗画异质论"。高友工从艺术媒介考察美典类型,认为每种艺术媒介都有"代表现实"和"象征心象"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了媒介"象征心象"功能的抽象性艺术才是抒情艺术,这种认识拓展深化...
关键词:高友工 莱辛 中国抒情诗 抒情美典 艺术媒介 
唐代诗画论中“逸”的内涵考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43-46,共4页梁晓霞 
唐代以来,"逸"在当时的诗论和画论中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此时,或单用一"逸"字,或用俊逸、艳逸、高逸等合体范畴,或沿用逸方、逸势、逸笔、逸气等与逸相关的名词和概念。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唐人诗画论中的"逸"具有如下内涵:即不循常规...
关键词: 诗论 画论 唐代 
论莱辛艺术思想的社会逻辑
《四川戏剧》2014年第4期40-42,共3页邱红 
艺术思想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高地,其生命力不仅在于经久的美学价值,还在于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但任何艺术思想通过语言文字将其社会逻辑直接表达出来。就像十八世纪德国莱辛的诗画论,学界普遍认为他具有"抑画扬诗"的倾向,但对莱辛这种倾...
关键词:艺术思想 社会逻辑 莱辛 诗画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