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

作品数:135被引量:1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劲廖春艳邓乔彬王伟丽罗立乾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发愤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发愤著书”说对“诗可以怨”的继承和发展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42-47,共6页武超 
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第三辑)》(ISBN978-7-5451-4990-6)。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滥觞是孔子的“诗可以怨”,但其并不是对“诗可以怨”的简单继承,更是一种发展。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提出对“诗可以怨”这一理论在情感表达范围、情感强烈程度以及具体的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而这一理...
关键词:“发愤著书”说渊源 “诗可以怨” 发展 影响 
“诗可以怨”与“发愤著书”说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189-190,共2页刘怀荣 
上古进谏制度,特别是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直接催生了《诗经》怨刺诗,后者则反过来成为讽谏实践的有力武器。孔子“诗可以怨”正是对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和《诗经》怨刺诗的理论总结,怨刺诗则是“诗可以怨”和《诗》教最早的文学范本。从...
关键词:诗可以怨 发愤著书 政治实践 《诗经》 《诗》教 怨刺诗 人文传统 讽谏 
“诗可以怨”与“发愤著书”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23-31,共9页刘怀荣 
上古以来的进谏制度,孕育了以诗讽谏的政治文明传统。作为这一政治—艺术活动的副产品,怨刺诗不仅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在内容、艺术表达等方面,也已形成了足以与其他诗歌相区别的类型化特点。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诗可以怨"...
关键词:进谏 以诗讽谏 怨刺诗 诗可以怨 发愤著书 
论“不平则鸣”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4年第10期215-217,共3页郭念文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里这样说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1)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同时列举了许多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称他们为"善鸣者"...
关键词:送孟东野序 凡物 诗可以怨 发愤著书 个人遭遇 王公贵人 穷而后工 气满志得 玷缺 穷者而后工 
释“发愤”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23-26,共4页陈望南 
"发愤著书"的理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历代论者对此阐发颇多,本文通过对"发愤"一词的原初意义和中国文人普遍心态——"穷"的探寻,力求对"发愤"作出一些新的阐释。
关键词:发愤 发愤著书  穷而后工 诗缘 诗可以怨 
试论“发愤著书说”的创作动力意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Z1期93-94,12,共3页金丽 
以“诗言志”为“开山的纲领”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虽然是从“文以载道”“感物缘情”两个不同的方面拓开了自己的道路,却又始终统一在“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里,具有共同的基调。这里面,有一个不同凡响的声音,它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
关键词:发愤著书说 温柔敦厚 诗言志 感物 缘情 载道 诗教 建安文学 是非颇谬 诗可以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