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

作品数:632被引量:19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强可永雪陈莹袁济喜李翰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渭南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发愤著书”作为涵盖性理论的新认识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3期34-41,共8页潘昶 
“发愤著书”语出司马迁,随着后世理论对其不断阐发,以及众多学者对其不同侧重点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论述。目前许多研究虽从各个角度都看到其理论的重要性,但对其全面性和理论概括性的认识还有不足。从原始语境...
关键词:发愤著书 司马迁 涵盖性理论 
从大众娱乐到发愤著书--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衍变与体制的确立
《阴山学刊》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李明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明文学作品全编整理与研究”(19ZDA257)。
明代通俗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受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变化的影响。文人精神世界的变迁刺激了通俗小说观念的衍变,通俗小说观念的衍变促进了通俗小说体制的发展和定型。从明代中期开始,通俗小说观念由娱乐大众、羽翼信史、裨益风教...
关键词:通俗小说 小说观念 体制 裨益风教 发愤著书 雅化 
蔡邕与汉魏之际文士命运
《国学学刊》2024年第3期77-89,141,142,共15页袁济喜 
蔡邕的文学观念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时代相一致,反映出东汉晚期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蔡邕早期笃嗜儒学学说,执意维护经学与文学观念的正统性,但经历了各种磨难后,文学观念发生变化,形成了发愤著书与抒写真情的文学观念。他的碑志文写作...
关键词:汉魏时代 蔡邕经历 发愤著书 文学变迁 
司马迁:发愤著史成大孝
《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2024年第9期30-30,共1页
《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言:“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也。”引文最早出自儒家典籍《孝经》,大意是孝道这件事情,从孝顺父母开始,然后要上升到忠于君王和国家,最终达到成就事业,青史留名,让...
关键词:青史留名 儒家典籍 太史令 《孝经》 司马谈 家训 大孝 发愤 
发愤著史成大孝
《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2024年第9期37-43,共7页匡济 
对于父亲司马谈的临终遗训,司马迁并未有豪言壮语,他当时只说了一句:“虽然我比较愚笨,却一定会尽力收集编纂先人留下的史事,不敢有所遗漏。”话很平实。要做到那份平实,却需要极大的毅力与决心。
关键词:司马谈 平实 发愤 豪言壮语 司马迁 
在逆境中崛起 在困厄中奋发
《创新作文(初中版)》2024年第8期23-23,共1页赵英杰 唐小玉(指导) 
司马迁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在逆境中,在困厄里,更要发愤图强,这样才能有一番作为。
关键词:《国语》 屈原放逐 《离骚》 《春秋》 《周易》 发愤 困厄 逆境 
鲁迅的“三更灯火”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适读)》2024年第8期9-10,共2页游宇明 
谈到读书,世人最喜欢引用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告诉人们读书一定晚睡早起,从年轻的时候便发愤读书,免得到晚年生出后悔之心。鲁迅先生过的不是“五更鸡”的生...
关键词:劝学 灯火 颜真卿 鲁迅 发愤 读书 
“发愤著书”说与明清时期通俗小说批评的意义破层
《贵州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67-73,共7页温庆新 
扬州大学一流学科项目“明清重大历史事件与小说理论及小说创作研究”(YZUXK2023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知识学视阈下明代书目小说著录研究”(22FZWB038)
作为一种文学阐释理论的“发愤著书”说,已成为明清时期针对通俗小说文本意义与作者寄寓展开阐释的重要惯习。通过比肩《史记》等史书经典,“发愤著书”的阐释从文教意义与伦理价值两方面重设了通俗小说承继传统的“奇书”身份,尝试推...
关键词:发愤著书 通俗小说 《史记》 “奇书”批评 
国内外各色人物“自我介绍”采撷
《中学生博览》2024年第16期65-66,共2页
人民艺术家舒庆春(老舍)的自我介绍——“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指资产阶级)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
关键词:自我介绍 发愤著书 人民艺术家 志学之年 无父无君 舒庆春 布尔乔亚 
司马迁发愤
《读写月报》2024年第8期12-13,共2页郭沫若 
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司马迁正在书房埋头写《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他的外孙杨恽,进来匍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答道:“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相仿佛。
关键词:自叙传 发愤 《史记》 司马迁 任少卿 汉武帝 妇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