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作品数:3977被引量:2888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正英蒋寅黄康斌廖四平廖名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世界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朝鲜古代文人拟次杜甫军事战乱诗论析
《社会科学论坛》2025年第2期74-82,共9页王成 
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黑龙江大学专项资金项目《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KYYWF-1541。
杜甫创作了大量以战争战乱为题材或者以战争战乱为背景的诗歌,这类诗歌是杜诗中的精华,同时也对朝鲜古代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朝鲜古代文人积极拟次杜甫军事战乱诗歌。朝鲜拟次唱和之作大致可以分为同好拟次唱和、同境遇拟次唱和、同体...
关键词:古代朝鲜 杜甫 军事战乱诗 拟次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浪漫主义研究的特点及其启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98-104,155,共8页马春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六世纪英国文学研究”(22&ZD287)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研究”(2022-JCZD-28)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人文社科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批评与阐释”(2021-CX-031)阶段性成果。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浪漫主义批评家的推崇下逐步走向诗歌圣坛。浪漫派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展现了多种批评倾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浪漫派诗论,构筑了浪漫主义诗论的烂漫与辉煌。检视浪漫派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批评不仅深化了我们...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浪漫主义批评 浪漫主义诗论 
中西集句诗论比较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3期217-217,共1页潘静如 
中西文学史上的创作者与批评者都习惯将集句创作比喻为文本补缀的艺术,这为二者的理论比较提供了基础。集句倾向于采择具有公共性的文本材料,所谓“公共性”一般只能依托于文学经典。这使集句本身带有文学追忆与经典崇拜的性质。集句作...
关键词:集句诗 文学经典 文本游戏 经典文本 公共性 经典崇拜 批评者 再生产 
中西集句诗论比较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35-44,共10页潘静如 
中西文学史上的创作者与批评者都习惯将集句创作比喻为文本补缀的艺术,这为二者的理论比较提供了基础。集句倾向于采择具有公共性的文本材料,所谓"公共性"一般只能依托于文学经典。这使集句本身带有文学追忆与经典崇拜的性质。集句作为...
关键词:集句 经典 文本 文学生产 意义 
芥川丹丘的《丹丘诗话》诗论体系建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80-85,共6页孙艳 罗春兰 
日本诗论家芥川丹丘以汉文写成的《丹丘诗话》,杂糅中国诗家众说,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日本诗坛的发展所需赋之以己见,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诗学体系。从中我们既可以窥见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巨大影响力,也可以了解到日本诗话在切合本土汉...
关键词:《丹丘诗话》 芥川丹丘 日本诗话 江户中期 
从“正变”到“真伪”:论盛唐李、杜诗论中的“真伪之辨”被引量:4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29-138,共10页谷维佳 
李白在《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篇,其三十五《丑女来效颦》篇和其五十《宋国梧台东》篇,分别提出了崇尚"清真""天真""贞真"的诗歌理论要求,其"真"意包含"正""真""自然"三个层面。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又提出"伪体"概念,倡导"别裁...
关键词:李白 《古风》 杜甫 《戏为六绝句》 正变 真伪 
丝路文学视域下的历代慈恩寺大雁塔诗论纲被引量:1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6-21,共6页任竞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日韩诗话的文体史料与文体观念”(19FZWB042);西安市2020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丝路文学视域下的历代慈恩寺大雁塔诗歌研究”(ZX155);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丝路文学与大雁塔诗研究”。
在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作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陕西段遗址点的地标性建筑及其“丝路学”和“丝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慈恩寺大雁塔诗歌的多学科研究意义重大。近四十年来关于慈恩寺大雁塔文艺研究成果丰硕,涉及到文学、...
关键词:丝路文学 慈恩寺 大雁塔 诗歌论纲 
从中国诗学角度论中西诗学兼容贯通——评《诗论》
《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2期I0022-I0022,共1页刘金华 刘畅 
新的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虚拟的诗意境界被信息技术赋予传神的魅力。传统的诗学文化仍然是学术界研究的关键,但是缺乏审美关怀,对中西贯通的诗学深度阐释的较少。中国作为世界文学大国之一,诗学文化由来已久,但我国对西方的诗学研究比...
关键词:《诗论》 中国诗学 中西诗学 诗意境界 诗学研究 信息技术 中西贯通 数字化 
许筠诗论“尊唐风”渊源考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21-22,共2页李丽娟 
朝鲜中期诗评家许筠在诗评作品中,以唐诗为评诗的准绳,展现了明朝诗坛“诗必盛唐”的风潮。通过分析许筠诗论作品“尊唐风”的渊源,发现既与其出仕前后与中朝友人交往有关,又与当时由宋转唐的明朝诗坛风向影响有关。许筠自小受“中国通...
关键词:朝鲜中期 许筠 唐风 诗论 
召回被放逐的抒情--从1940年代穆旦的两篇诗论翻译谈起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44-51,共8页王岫庐 
20世纪40年代初,穆旦翻译了路易·麦克尼斯(Louis Macneice)的《诗的晦涩》("Obscurity")及麦可·罗勃兹(Michael Roberts)的《一个古典主义者的死去》("the Death of a Classicism")两篇诗论。穆旦在早年全力投入创作的情形下主动发起...
关键词:诗论翻译 “非个人化” 抒情主体 “新的抒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