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味说

作品数:19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陶礼天曹加忠邱美琼满全张旭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西教育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红楼梦学刊》《中国文化研究》《古典文学知识》《中国文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杨万里的“诗味说”被引量:1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65-69,共5页杨理论 
"诗味说"是杨万里诗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其独特处在于:以"味"论诗歌群体风格特质——追求神似,"舍形逐味";以"味"来规范传统诗教的怨刺内容——要求诗歌精光内敛。杨万里"诗味说"与"晚唐异味"密切相关,他服膺晚唐诗歌的工整,竭力标榜"晚...
关键词:杨万里 诗味说 晚唐异味 
汉族文论中的“诗味说”对蒙古族文论的影响被引量:2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满全 
从传播学视角考察汉族古典文论中的“诗味说”的生成、发展、传播以及对蒙古族文论的影响。哈斯宝、尹湛纳希等蒙古族作家接受汉族古典文论中的“诗味说”,并使用该学说鉴赏、批评或判断文学作品,给“诗味说”赋予了诸多文化信息,进而...
关键词:汉族 古典文论 “诗味说” 蒙古族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 
杨万里的诗味说及其时事诗
《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1期51-55,共5页刘天利 
“诗味说”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问题,即如何表现才能使诗歌产生更好的审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问题。
关键词:诗味 诗歌 应和 杨万里 艺术表现方法 审美效应 产生 社会效应 才能 
“诗味”说的形成和发展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35-38,共4页邓新华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味"这个概念曾被诗论家们普遍地用来评价诗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观点———"诗味"说。"诗味"说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古人对诗歌审美本质和特征的认识的逐步深化。认真研...
关键词:诗歌评论 “诗味” 审美 文艺批评 
论诗味说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年第4期15-17,共3页苗欣 
关键词:诗味理论 审美意识 意境 艺术手法 
“味外之旨”说——司空图“诗味”说新论被引量:6
《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115-126,共12页陶礼天 
对司空图的“诗味”论 ,研究者众多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分析检讨 ,并对司空图的“味外之旨”说与禅学的渊源关系、“味外之旨”与“韵外之致”说及其与诗之“境”、“格”的关系等问题 ,作出了新的考论。
关键词:“味外之旨” 司空图 “诗味” 古代艺术理论 禅学 抒情艺术 
诗从味中来
《中华诗词》2003年第10期42-44,共3页袁忠岳 
关键词:诗味说 民族特色 诗品 司空图 境界 苏轼 审美习惯 意象 比喻 肌质 
论意境理论对诗味说的充实与发展被引量:2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75-79,共5页邱美琼 
诗味说和意境理论作为中国古代诗论的两大核心理论 ,两者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意境的情景要素使诗味这一描述性概念有了较为具体与可深化的审美内涵 ;意境的“抽象的界域”性使诗味的审美内蕴在丰富与醇厚中趋向整合与统会 ,呈现出极大的...
关键词:诗味说 意境理论 充实与发展 
味·美·诗--诗味说的发生与发展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32-35,43,共5页肖斌 
本文探讨了“味”如何从感官之一觉到审美范畴的发生机制,并进而探讨了就此发生机制中沉积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
关键词:诗味说 发生 发展 审美 诗歌理论 古代诗歌 
试谈意境理论对诗味说的充实和发展被引量: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31-35,共5页胡建次 
关键词:诗味说 以“味”论诗 意境理论 诗歌艺术 诗歌审美 审美内涵 审美特征 构成因素 “意” 审美内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