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阐释

作品数:27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良运郭茂全张保宁李正春刘新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散文诗》《人文杂志》《学术交流》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意蕴思辨 情理撼人心——以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部分篇目为例
《中学语文》2024年第26期3-5,共3页王丰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诗教’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D/2021/02/822);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规划课题“学科教学活动与课程基地建设协同建构的实践研究”(D/2021/02/3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区分“诗意思辨”与“逻辑思辨”的不同,并以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中的部分课文为例,分别从文化起源、诗性阐释和文学拓展三个角度,解读“诗意思辨”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关键词:诗意思辨 文化起源 诗性阐释 文学拓展 
书写艺术的东方诗性阐释——评《书写美学》
《当代电影》2024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邱雨涵 向天渊 
没有书写,就没有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建筑、中国音乐、中国舞蹈等等艺术体现;没有书写美学的建立和持续精进,就无法探讨这一切艺术的内在关联,无法追寻艺术鉴赏时独特的审美路径,无法探究每一件艺术品、每一个艺术人物、每一次艺...
关键词:中国绘画艺术 艺术鉴赏 书写性 系统归纳 审美境界 书写艺术 书法 中国画 
世界文论的“融通性互补”与“世界诗性”:基于跨文化诗性阐释的视角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年第2期60-77,共18页张宏辉 郑春兰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22FZWB061)的阶段性成果
人类各文化模子、各文明圈中的文学批评思想活动及理论体系之间除了通常文化知识意义上的“异质性互补”,还有另外一种更重要意义的互补,即“融通性互补”,从“基本初步的融通性互补”(体现为可比性基点)到“异质性互补”(体现为辨异过...
关键词:世界文论 异质性 融通性 跨文化诗性阐释 世界诗性 
《掬水月在手》:复调美学与诗性阐释
《剧影月报》2022年第6期4-6,共3页袁钺 
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聚焦大环境下的个体经历,以平淡的叙事口吻与诗意的镜头语言回溯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先生坎坷传奇的一生,勾勒出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脉络,呈现出生存与死亡、还乡与漂泊、存在与孤独等多义主题,展现了集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叶嘉莹 生存与死亡 诗性阐释 阐释空间 禅诗 于良史 镜头语言 
“当代江南小说”的诗性阐释及理论建构——评韩松刚《当代江南小说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214-219,共6页陈进武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80后’小说家的审美新质研究”(项目编号:19ZWC00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当代文学小城镇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CZW049)的阶段性成果。
"江南"在中华历史版图上向来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仅因为它在经济意义上曾出现过"江南即中国"的观点,而且更因为它在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上凸显了江南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全球化和泛一体化的当下,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广泛认同的"江南即中...
关键词:小说论 诗性阐释 地域文化 文化认同 民族认同 理论建构 一体化 全球化 
李子柒视频作品的诗性阐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84-89,共6页李曙光 陈淑雯 
诗性在李子柒系列视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李子柒视频作品的诗性,对当下文化产品如何进行精神建构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李子柒视频中诗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体诗性的真切流露、文化诗性的深刻阐发和形式诗性的...
关键词:李子柒 主体诗性 文化诗性 形式诗性 田园 
汉字的诗性阐释与书写——评喻子涵的《汉字意象》
《散文诗》2019年第5期91-93,共3页谭五昌 
诗歌是极致的语言艺术,诗美的元素首先由语言(汉字)来加以实现。喻子涵的散文诗以意象和语言的奇异、鲜活而独具特色,他独特的语言观,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向我们呈现了语言、存在与审美统一起来的动人景象。简单说来,喻子涵的语言观,既不...
关键词:散文诗 喻子涵 
春祭中的盛开——电影《青春祭》的诗性阐释
《电影评介》2018年第9期26-28,共3页杨舒晴 邹忠民 
江西省2017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诗性电影观念论"(项目编号:YC2017-S163)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相对于作为主流样式的戏剧性电影,如暗流般涌动的诗性电影事实上也集聚成了另一种光影系列与影像传统。非主流的这条诗性电影之路,20世纪80年代关于电影语言现代化及民族化的讨论,才开始重视与审视。其中,导演...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 诗性阐释 青春 20世纪80年代 语言现代化 艺术才情 戏剧性 非主流 
从“诗性”阐释到“自性”发掘:明代词论的尊体之说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201-222,共22页刘劲松 
明代中后期,词为小道的说法虽然还在延续,但已经不占主流,诚然,在明人的词论中还不时出现“词于不朽之业最为小乘”(俞彦《爰园词话》)、“词曲于道末矣”(陈霆《渚山堂词话序》)的论述,但并不表示他们对词体价值和功用的忽视,词论家们...
诗以载道:R.S.托马斯对圣经的诗性阐释
《圣经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312-321,共10页姜士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理论视阈下英国田园诗歌研究》(13BWW05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英国田园诗歌发展史研究》(11YJA752005);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课题《R.S.托马斯诗歌研究》(5101059171021)
R.S.托马斯的诗歌通过对圣经意象和故事的再现,诗意地阐释了其"自然神秘主义"宗教思想。托马斯把人类的本质需求界定为精神的完善和灵魂的提升,而非物质的享受。他认为,人类本性沦丧、精神瘫痪的根源就在于疏离自然、背弃上帝,走向了拜...
关键词:R.S.托马斯 圣经 自然神秘主义 神启 救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