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辙

作品数:117被引量:8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赵晓曦刘东方李抒丹王韫佳冯蒸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音乐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聊聊戏曲谚语(二十四)
《中国京剧》2025年第1期109-109,共1页杨非 
戏曲表演说开口必开,齿叩齐必来撮字音在颚,唇啊合必谐“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是说读字口法的艺诀,称四呼诀。“开口呼”:出音用力处在于喉,经上颚而出,口开而声宏。如:丹、板、常、毛、破、骂等;“齐齿呼”:口角向两旁咧,...
关键词:戏曲表演 归韵 字韵 相互为用 十三辙 咬字 四呼 
“十三辙”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当代音乐》2024年第3期72-74,共3页郭东旭 宋永强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23B139)。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十三辙”作为我国民族声乐知识之一,有着引入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文章针对“十三辙”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与路径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教师需把“十三辙”融入声乐课程,注重传播传统音...
关键词:“十三辙” 民族声乐 传统音乐文化 教学水平 
新诗诗体标准的建构及当下意义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4期89-96,共8页刘东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本体论思想研究”(16BZW13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17ZD275)。
新诗作为中国诗歌发展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诗体标准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人们应以相融相包、共荣共生的思维方式对待新诗的自由化和格律化,依据现代汉语的十三辙音韵规则,搭建“简约的诗体标准”,引导其走上一条既适度定型...
关键词:新诗 简约 诗体标准 现代汉语 十三辙 
从汉语言学角度看京剧戏词辙韵的低龄推广
《戏剧之家》2023年第5期17-19,共3页陆一雯 李响 
对于京剧来说,表演方式、唱腔特点甚至是戏服搭配,都会由于流派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与之相比,戏词的辙韵规范是比较稳定的。京剧教育者可以聚焦此处,以之作为低龄儿童京剧教学的切入点或延伸点。本文以京剧戏词韵辙和京剧教学方式为研究对...
关键词:京剧 戏词辙韵 十三辙 上口字 音律启蒙 低龄推广 
十三辙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探究——以《怀念曲》为例
《艺术科技》2023年第1期70-72,共3页李庆杨 匡传英 
语言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是作品内容和情感的依托,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性极为重要。汉字的发音是复杂且具有美感和韵律的,在演绎中国声乐作品时,除了具有较为突出的民族风格的作品运用方言外,一般以普通话的发声规范为字音标准,这就要求演...
关键词:十三辙  咬字 《怀念曲》 
新诗诗体标准的建构及当下意义被引量: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46-54,共9页刘东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本体论思想研究”(16BZW13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17ZD275)。
新诗作为中国诗歌发展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诗体标准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人们应以相融相包、共荣共生的思维方式对待新诗的自由化和格律化,依据现代汉语的十三辙音韵规则,搭建“简约的诗体标准”,引导其走上一条既适度定型...
关键词:新诗 简约 诗体标准 现代汉语 十三辙 
古诗词歌曲《七步诗》中的“十三辙”运用研究
《音乐天地》2022年第8期35-39,共5页王安学 滑静 
江苏省2021年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XKT1320)阶段性成果。
在戏曲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总结出了“十三辙”这套系统的咬字归韵方法。近年来,古诗词艺术歌曲受到了人们的热爱与追捧,在古诗词演唱的咬字发音上,也运用了戏曲中的“十三辙”系统。将戏曲表演中的“十三辙”系统直接套用到古诗词艺...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 古诗词歌曲 戏曲表演 咬字归韵 十三辙 演唱体会 咬字发音 古诗词演唱 
咏叹调《终日黑暗惊慌》的演唱浅析
《黄河之声》2022年第13期145-147,共3页张培训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演唱歌剧咏叹调作品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咏叹调往往是歌剧中角色在戏剧矛盾冲突时内心情绪最激烈的爆发,这一类作品篇幅较大、音域宽广,相应的演唱难度较高。本文拟通过分析《终日黑暗惊慌》的曲目特点,结...
关键词:人物形象 咬字吐字 气息 十三辙韵 
《汉语拼音方案》若干制度性缺陷--《汉语拼音方案》47个直观问题
《陕西教育(教学)》2021年第12期76-80,共5页光明迅雷 
以"韵母"为主轴,推演证明《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前生今世和序谱真相。破译、梳理《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发现其与"十三辙""十八部""十八韵"有人为继承和转换关系。现将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辙·部·韵·表"四表合一,还原出《拼...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 十三辙 汉语拼音方案 制度性缺陷 韵母 转换关系 声母 
试论《中华新韵》改造“十三辙”的历史成就与现实意义——以其二分梭坡辙、歌甲通波、歌乙通皆为例
《中国韵文学刊》2021年第4期101-106,共6页黎新第 
《中华新韵》在传统“十三辙”的基础上,根据同韵身即同韵的原则,将“十三辙”精细地拆分为十八韵。同时又将严格分韵与宽严相济融为一体,改变了“十三辙”各辙互不相通的惯例,设立了韵近相通的体例。即如歌甲通波、歌乙通皆,无论是众...
关键词:《中华新韵》 “十三辙” 十八韵 歌甲通波 歌乙通皆 历史成就与现实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