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存

作品数:580被引量:44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柯杨大春孙周兴胡好王时中更多>>
相关机构: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中“实存”概念的三重界定
《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69-76,共8页谢裕伟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莱布尼茨主义与康德之关系的概念史和发生学研究”(项目号22FZXB013)的阶段性成果。
在“实存”(existentia)一词的概念发展史中,17-18世纪在德国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的相关思考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围绕“实存”概念提出了“实存是本质的完成”“实存之物皆被通贯规定”和“实存是一种实在性”三...
关键词:沃尔夫 鲍姆嘉登 实存 本质 通贯规定 
论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中的“实存”书写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90-95,共6页赵国锋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21&ZD277);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教研资助项目:詹姆斯·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的前驱经典渊源研究(2022-154)。
威廉·福克纳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短篇小说经典《干旱的九月》在国内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但其中的生存状态维度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本文从海德格尔藉以界定人类本质的关键思想“实存之绽出”出发,观照小说世界中人物的生存...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干旱的九月》 “实存”书写 
青年网络爱国主义的实存样态与引导策略:以“小粉红”群体为例被引量:3
《未来与发展》2022年第9期22-27,共6页牛帆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研究”(课题号:20VSZ019)研究成果。
作为新一代网络爱国主义青年群体的“小粉红”,正以独特的话语机制和互动形式影响着互联网爱国舆论走向。“小粉红”在网络空间表现出主体形象多元化、内容输出娱乐化、话语表达符号化、组织结构流动化等特征,从民族精神驱动、网信技术...
关键词:青年网络爱国主义 “小粉红” 实存样态 引导策略 
海德格尔缘何放弃了“自身世界”?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2年第7期64-73,共10页王宏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诠释学视域下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9CZX041)的阶段性成果。
“自身世界”是海德格尔早期讲课中所使用的一个核心术语,但在《存在与时间》中,他再也没有使用过这个概念。为了解答这一疑惑,本文试图追潮自身世界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历史。一方面,海德格尔在世界的三重意蕴的交织之中聚集于自身世界...
关键词:海德格尔 自身世界 实行意义 生活世界 实存 
劳动何以使教育可能?——基于实践的哲学史立场被引量:8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72-78,共7页姜晶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伦理视域中的国家治理研究”(16AZX004)。
劳动教育根本上指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劳动教育能够实现关键在于劳动本身。无论对劳动的认识有多少种,其最终都关乎实践,关乎实践所涉及的主体及其展开,由此实现对人性的洞察、对美德的崇敬、对复杂艰深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在此过程中生...
关键词:劳动 实践 教育 主体 德性 实存 
海德格尔缘何放弃了“自身世界”?被引量:1
《世界哲学》2022年第2期82-93,159,160,共14页王宏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诠释学视域下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9CZX041)的阶段性成果。
“自身世界”是海德格尔早期讲课中所使用的一个核心术语,但在《存在与时间》中,他再也没有使用过这个概念。为了解答这一疑惑,本文试图追溯自身世界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历史。一方面,海德格尔在世界的三重意蕴的交织之中聚集于自身世界...
关键词:海德格尔 自身世界 实行意义 生活世界 实存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3期35-41,共7页刘伟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CZX044)。
自中世纪直到近代,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哲学关注的焦点,黑格尔通过概念的辩证运动展现两者的同一性,但这样一来就把概念等同于上帝本身。谢林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指出这种最完满的观念论缺乏实存,最终将绝对者理解为纯粹的...
关键词:实存 观念论 行动 谢林 
论事件的内涵、属性及多样化关系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20-127,共8页杜军 刘利民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外语专项“英语状态变化事件表达习得与二语水平关系研究”(SC15WY011);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项目“类型学视角下的四川方言状态变化事件词汇化模式研究”(SC19B033);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英、韩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比较研究”(18CYY004)。
事件是认知语义学的关键概念之一。按照戴维森的异态一元论,客观事件是物理事件,物理事件引发的心理事件是人们运用不同层面的心理语言描述同一物理事件。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之间不是决定论的因果关系,而是心理事件附随于物理事件,且心...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 异态一元论 心理-物理随附性 实存事件 原生事件 次生事件 
名废实存:元代格例法体系与中华法系之真实关系被引量:2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31-47,共17页宋国华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元代断例研究与复原”(项目号17AFX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元代的“条格”和“格例”都是元代法律的总称。但“条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故在研究元代法律体系时,选取“格例”一词。元代的“格例法体系”是以“条格”和“断例”为主体,并包括其他法律形式的密切联系的整体。在中华法系从“律令...
关键词:元代 格例法体系 中华法系 过渡作用 
康德论本体论证明
《哲学评论》2020年第2期80-113,共34页伊恩·普卢普斯 彭志君(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8FZX042)。
本文审视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广义的笛卡儿式本体论证明的各种批评。本文认为,每一种批评对其预期目标都是有效的,这些目标——除笛卡儿本人外——还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和鲍姆加登。本文认为,康德最著名的批评——对存在不...
关键词:康德 本体论证明 存在 实在的谓词 实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