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民

作品数:46被引量:18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言哲学语义公孙龙先秦名家诡辩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外语研究》《外语学刊》《上海翻译(中英文)》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作为语言符号跨学科研究范式的语言景观——定义、方法与展望
《学术探索》2025年第4期110-117,共8页唐东旭 刘利民 
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支持项目(SCJG24B0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9YJC740030);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2自研外语02)。
自20世纪末兰德里(Rodrigue Landry)和布尔赫斯(Richard Bourhis)系统性提出“语言景观”的概念以来,语言景观研究便开始成为社会语言学中语言符号研究的一大显学。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化和拓展,语言景观研究也不再局限于对公共区域内特定...
关键词:语言景观 社会语言学 跨学科研究 公共空间 语言符号 
“可能V(了)个假X”构式的社会语用学研究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张攀 刘利民 
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成都大学泰国研究中心2024年度课题“社会认知视角下东盟来蓉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机制研究”(SPRITS202412)。
“可能V(了)个假X”构式是表达反预期意义的新兴构式,文章探讨该构式的形成机制,即“假”是如何出现在构式中的。文章认为,该构式源于包含“V了X”“X应该Y”和“事实是-Y(非Y)”等一系列的话语。在语用交际中,由于面子因素、等同关系...
关键词:“可能V(了)个假X”构式 面子 语用压制 语用功能 
语义最小论视阈下的语词意义再议
《外语研究》2023年第5期13-18,共6页黄乔 刘利民 
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公孙龙‘白马非马’命题的理性主义阐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编号:2022CX27);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研发基金项目“语义最小论视域下的英语侮慢语及其意义研究”(编号:SKBSH2022-41)的阶段性成果
语词意义显然来自概念意义内容,但结构不对称导致语词无法编码概念的全部意义内容,而只能在语言社区的集体约定下编码某一特定片段。这一片段作为语词意义具有决定概念是其所是的个体性,能够将此概念与彼概念区分开来。语词意义与概念...
关键词:语义最小论 语境论 语词意义 概念 概念意义 
蔑称内容何以可能是规约含义?——侮慢语的规约含义论论析
《外语学刊》2023年第3期95-103,共9页曾杰 刘利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评价语词的理论阐释模型研究”(19YJA740052)的阶段性成果。
侮慢语是“非理想化交际语言”的重要构成,因其一系列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而成为近些年来语言哲学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论题。规约含义论是侮慢语研究中极具代表性的解释方案。规约含义论主张蔑称内容是规约含义,坚持侮慢语与其对应中...
关键词:侮慢语 蔑称内容 规约含义论 共指论 
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之争再探——从语境的角度看被引量:3
《当代语言学》2021年第4期574-590,共17页黄乔 刘利民 
语义/语用之争在当代表现为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之争。语义最小论既强调句子意义的跨语境稳定性,又不否认语境的作用。这意味着,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的分歧不能如传统语义学与语用学那样,简单归结为语境独立与语境依赖的对立。本文区分了...
关键词:语义最小论 语境论 语境独立 语境依赖 概念 
论事件的内涵、属性及多样化关系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20-127,共8页杜军 刘利民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外语专项“英语状态变化事件表达习得与二语水平关系研究”(SC15WY011);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项目“类型学视角下的四川方言状态变化事件词汇化模式研究”(SC19B033);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英、韩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比较研究”(18CYY004)。
事件是认知语义学的关键概念之一。按照戴维森的异态一元论,客观事件是物理事件,物理事件引发的心理事件是人们运用不同层面的心理语言描述同一物理事件。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之间不是决定论的因果关系,而是心理事件附随于物理事件,且心...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 异态一元论 心理-物理随附性 实存事件 原生事件 次生事件 
布兰顿推论主义语义学:皮尔士古典实用主义的当代回响被引量:1
《外语学刊》2021年第4期107-113,共7页车向前 刘利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明末儒耶对话的文化间性阐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G2020KY05101);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中华地理自然标识的文化符号表征与形象传播研究”(2021ND0374)的阶段性成果。
布兰顿秉承皮尔士关于"符号/语言在推论关系中获得语义内容"的基本立场,将其深入发展到推论实践活动:通过强调推论活动及其遵守的规范条件对于意义理解的构成作用,他使语义学建立在语用实践之中,在对皮尔士意义效用观的呼应中强力推进...
关键词:布兰顿 皮尔士 推论主义语义学 古典实用主义 规范语用学 
关于心理词典词条下语义存储问题的理论思考
《英语研究》2020年第2期96-105,共10页刘利民 
心理语言学一般认为心理词典中每一词条下存储着该语词的语音、句法和语义信息。其中关于语义存储的假设遇到理论困境,也与经验证据不协调:(1)意义整体论可能使得超语义存储观出现逻辑矛盾;(2)本质特征知识或文本词典定义可能都不是心...
关键词:心理词典 词条 语义存储 意义难题 
《“公孙龙子”重释与重译》简介
《外语学刊》2019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刘利民 
本书主要是对先秦名家唯一的经典作品《公孙龙子》的重新翻译和阐释。全书由3部分构成:《公孙龙子》全书的古译今与汉译英翻译;关于翻译的理论说明;关于先秦名家思想的新阐释。第一部分以语言哲学为基本视点,重新考察并翻译《公孙龙子...
关键词:语言哲学 语义层面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汉译英翻译 争议问题 先秦名家 关键概念 
《在语言中的盘旋》简介
《外语学刊》201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刘利民 
本书重新审视先秦名家的思想,对名家的“诡辩”命题进行全新的诠释,为名家“专决于名”的思辨理性正名,进而阐明思辨理性不是西方语言、乃至西方文化的专利,它完全可能在汉语语言条件下产生。全书从现代认知语言学和西方语言哲学的交叉...
关键词:西方语言哲学 思辨理性 认知语言学 语言表达式 西方文化 语言条件 交叉学科 认知操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