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

作品数:3290被引量:3011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洪伟李剑鸣向燕南尤学工程光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近现代史家叙事的新进境
《文史知识》2020年第12期114-119,共6页朱露川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青年教师发展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在历史观和方法论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产生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国史大纲》《中国通史简编》等一批重要的史学成果。在这些传世名作中,人们可以看到史家如何在古与今、中与西的学术碰撞中寻求中国历史研究的独...
关键词:中国历史研究 史书叙事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古与今 历史性转折 中与西 中国近现代史 
史书叙事与史家议论的辩证关系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20年第10期122-128,共7页朱露川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唐间史书叙事的方法及其成就研究”(项目编号:20YJC770048);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青年教师发展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在《史书叙事是怎么回事?》一文中,笔者谈到《史记》的“善述序事理”是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的一个优良传统。这里所说的“事理”,是史学家从历史事实中抽绎、总结出来的道理.除了寓论断于叙事的形式,还有与叙事独立存在的议论(古人又称“...
关键词:史书叙事 《史记》 班彪 议论 辩证关系 事理 史家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文史知识》2018年第7期3-10,共8页王家葵 
“纲目”本来是史书之一体,昉自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论者谓此书“以纲提其要,以目纪其详。纲仿《春秋》,而兼采群史之长;目仿《左氏》,而稽合诸儒之粹。褒贬大义,凛乎烈日秋霜,而繁简相发,又足为史家之矩范”。
关键词:《本草纲目》 李时珍 《资治通鉴纲目》 《春秋》 《左氏》 史书 史家 
从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看桑弘羊的知识积累
《文史知识》2018年第5期37-42,共6页晋文 
桑弘羊(前155-前80)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理财家和政治家。他的“运筹”能受到众多史家的赞许,便大多得益于其青少年学习。
关键词:青少年时期 桑弘羊 知识积累 学习 西汉时期 政治家 理财家 史家 
对当前中国大陆史学发展的若干看法(下)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王曾瑜 
我在给学生王茂华先生大作写序时说:“我个人很赞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史学之说。任何一代的史家必须努力创新,又必然有时代的烙印,有其长处和优点,也有其短处和缺点,并且随着时间之推移,有些问题可能是后人比前人看得更清楚。世上...
关键词:史学发展 中国大陆 史家 治史 
《艺概》
《文史知识》2017年第11期39-39,共1页
清末刘熙载撰。作者在《自叙》中自谓谈艺“好言其概”,故本书以“概”为题。《艺概》成书于同治十二年(1873),约九万三千字。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文概》六部分,分别论述各体文学的创作以及书法艺术、...
关键词:《艺概》 体文 文论家 文学史家 熙载 诗概 书概 九万 同治十二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华文学”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及其文化基础被引量:2
《文史知识》2015年第6期5-9,共5页韩高年 
在世纪之交的1997年至2011年的十五年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在总结反思此前中国文学研究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文学”的概念,并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出版了十卷本的《中华文学通史》,对“中华文学”的形成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多角度...
关键词:中华文学 多元一体格局 文化基础 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 中国文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文学史家 
久保天随和他的中国文学史被引量:3
《文史知识》2014年第4期107-113,共7页赵苗 
在19世纪末西学东渐的潮流中,文学史作为新的研究方法与学科体系从西洋导入日本。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2)的学者,早于中国学者开始撰写中国文学史,并对有关“文学”、“文学史”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对有关“文学史”的著述体例进...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明治时期 中国学者 19世纪末 西学东渐 学科体系 文学史家 文学史观 
“信信疑疑”,何碍“增饰渲染”?——钱锺书谈《史记》笔法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2年第10期91-96,共6页龚刚 
对于《史记》笔法,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论述颇多。钱锺书认为,“吾国之有史学,肇端于司马迁”;史家之笔,应以“信信疑疑”为要务:
关键词:《史记》 钱锺书 笔法 《管锥编》 司马迁 史学 史家 
昆阳大战与王莽撵刘秀的民间传说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0年第11期32-37,共6页何梅琴 
昆阳(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扼宛洛古道,是联通洛阳与南阳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争夺天下的关键战役——“昆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此战从根本上打击了新莽政权,其后刘秀军队势如破竹,复汉成功...
关键词:民间传说 刘秀 王莽 平顶山市 西汉末年 兵家 新莽 史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