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文化身份

作品数:49被引量:13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程爱民段自力金虎雄时佳闫佩佩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当代音乐》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石黑一雄早期作品的日本图景建构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79-83,共5页葛晓男 
2017年,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使得他的作品再度在全世界掀起阅读潮流。石黑一雄独特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得他的作品超越国界,表达了人类个体在文明进程中的艰难境遇与生存困境,他早期的两部以日本为创作背景的小说《...
关键词:石黑一雄 双重文化身份 日本图景建构 价值观念 文化立场 
跨文化视角下华裔的寻根之旅——以《别告诉她》为例
《今古文创》2023年第24期87-89,共3页寇芳茵 
寻根一直是华裔文学无法避开的主题。电影《别告诉她》讲述了久居美国的华裔碧莉回国后的寻根经历。在这段寻根之旅中,面对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具有双文化身份的华裔碧莉成功融入了中国根文化并进行了文化身份重构,为自己的寻根之旅画...
关键词:《别告诉她》 寻根 文化适应 双重文化身份 
双重文化身份下的原乡书写--评北乔散文集《远道而来》
《文艺评论》2023年第2期87-96,共10页晏杰雄 曾楚乔 
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可通约性研究”(项目编号:19JD67)阶级性成果。
北乔散文集《远道而来》吸收“新文化大散文”和“非虚构”创作模式,开创出一条非极致化的写作道路,凭借双重文化身份带来的独特观察视角,重回生活现场,发掘人生本相。一方面借与江淮文化因子的血脉关系进入高原日常,还原生活的本真逻辑...
关键词:北乔 《远道而来》 双重文化 原乡意识 
从《巴黎印象记》解读陈季同的双重文化身份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2022年第4期80-90,93,共12页郑蕾 
《巴黎印象记》虽不是陈季同的代表作,却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旅法期间独特的双重文化身份。彼时,陈氏既是以法文著书为本国传统风俗辩护的清廷文人外交官,又是以林荫大道旁剧院和咖啡馆为主要社交场所和社会观察点的巴黎漫步者。这两种...
关键词:《巴黎印象记》 陈季同 文化身份 晚清文人外交官 巴黎漫步者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师范生双重文化身份培养研究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35-38,共4页张晓芬 
广东省江门市科技局2021年课题(江科[2021]87号)。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依托跨文化教育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师范生在文化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本土与西方文化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以期更有效地开展英语课堂中本土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英语师范生 双重文化身份培养 
跨族群音乐研究的新声--蒋燮《畲客共醮 乐以相通--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研究》评介
《当代音乐》2022年第2期85-87,共3页杨磊 郭童 
蒋燮新著《畲客共醮乐以相通--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研究》一书是一部民族音乐学领域的优秀著作,该著作的研究视角为当前学界所提倡的跨民族(族群)音乐,且研究对象为学界甚少涉及到的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具有一定的...
关键词:畲客共醮 赣南道教音乐 认同 双重文化身份 
朝鲜族诗人石华诗歌中的“延边意象”
《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6期169-176,共8页金虎雄(朝鲜族) 
石华是朝鲜族文坛的中坚诗人。文章从自我的确立与超越、延边意象与民族文化、时代变革与现实焦虑等三个方面分析石华诗歌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分析以“延边”命名的系列诗歌中的部分文本用典和戏仿的情况,阐述石华诗歌的艺术特色。石华的...
关键词:实验精神 双重文化身份 延边意象 用典 戏仿 
基于个体意识形态操纵视角的《浮生六记》林译本研究
《英语教师》2020年第12期101-104,共4页蔡欣洁 
在概述操纵理论中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分析林语堂所具有的个体权力意志风貌及该种权力意志对《浮生六记》林译本翻译特征的塑造。指出林语堂具有二重交织的文化身份,其英译的《浮生六记》呈现出文化保留性、白描文笔和关注原文“形...
关键词:个人意识形态操纵 双重文化身份 《浮生六记》 林语堂 
《牡丹亭》:回归礼学的一种隐喻
《戏曲研究》2020年第1期205-219,共15页甄洪永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戏曲文物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44)阶段性成果
缘起《牡丹亭》中有三个令人费解的情节,只有重返文本的生成语境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一是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只发生在梦境、鬼魂等非正常状态下,常态下的杜丽娘则是另一番情形。二是从人之常情出发,杜宝更应该接受还阳之后的杜...
关键词:《牡丹亭》 杜丽娘 陈最良 双重文化身份 追求爱情 生成语境 杜宝 鬼魂 
印刷出版与奥斯丁的双重文化身份建构
《国外文学》2019年第3期59-69,157-158,共12页张素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媒介传播中的简·奥斯丁意义再生产研究”(项目编号:17BWW056)的阶段性成果
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作家创作的原初意义生成后,又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再生成新意义,实现意义的增值扩张。不同传播媒介因其特性各异,形成特定的文化空间,也由此再生产出各具特色的新意义。奥斯丁小说在印刷出版后,进入印刷媒介文化空间,置身...
关键词:简·奥斯丁 传播 印刷出版 意义再生产 双重文化身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