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最良

作品数:96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伏涛李春芳姚昌炳黄惟勇解玉峰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长江大学广东金融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胡判官的秘密:《牡丹亭》绎读——以《冥判》为中心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401-409,共9页李光柱 
抚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牡丹亭》与《图兰朵》比较研究”(22SK02)。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构建了一个以杜丽娘的个体伦理处境为核心的戏剧结构。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及“慕色而亡”,乃是其伦理身份危机的直接结果。作为个体伦理喜剧式的拥护者和儒家哲人形象的一个变体,陈最良洞悉了这一点,并促成了杜丽娘...
关键词:《牡丹亭》 个体伦理 陈最良 胡判官 人间大梦 
春香闹学
《红蜻蜓》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金典 王微(图) 
昆曲《牡丹亭》为明代汤显祖所作的传奇剧本,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春香闹学》便是其中之一折戏,讲的是老师陈最良给杜丽娘上课……
关键词:杜丽娘 《牡丹亭》 陈最良 柳梦梅 春香闹学 汤显祖 传奇剧本 爱情故事 
《牡丹亭》中的“文人”形象研究
《世纪之星—交流版》2021年第19期142-143,共2页侯秀宇 
本文首先阐述了《牡丹亭》的研究概况,其次是对“文人”这一定义展开叙述,最后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牡丹亭》中的“文人”作出解读。在《牡丹亭》中,自诩聪明的柳梦梅为情所扰,屡次考取功名却次次失败的陈最良,职务节节高升却中年丧...
关键词:《牡丹亭》 文人 柳梦梅 陈最良 杜宝 
徐志摩的“粉墨”生涯
《新文学史料》2021年第2期86-95,共10页王鹏程 
徐志摩自小喜欢看戏赏曲,对京剧和昆曲都颇为懂行。但他喜欢而不沉溺,止于消遣娱乐。他对京昆后来"上瘾",泰半是为陆小曼的缘故。他们相识生情即缘于演《春香闹学》:陆小曼饰春香,徐志摩饰陈最良。陆小曼喜欢唱京戏,喜欢捧昆角儿。徐志...
关键词:徐志摩 陈最良 陆小曼 春香闹学 消遣娱乐 凤凰于飞 专业训练 
试论《关雎》在《牡丹亭》中的意义
《戏剧之家》2020年第24期49-49,51,共2页冯英善 
《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一说《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其叙事以《诗经》为线引出了后续一系列的故事,汤显祖通过对《关雎》...
关键词:《关雎》 《牡丹亭》 陈最良 
《牡丹亭》:回归礼学的一种隐喻
《戏曲研究》2020年第1期205-219,共15页甄洪永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戏曲文物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44)阶段性成果
缘起《牡丹亭》中有三个令人费解的情节,只有重返文本的生成语境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一是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只发生在梦境、鬼魂等非正常状态下,常态下的杜丽娘则是另一番情形。二是从人之常情出发,杜宝更应该接受还阳之后的杜...
关键词:《牡丹亭》 杜丽娘 陈最良 双重文化身份 追求爱情 生成语境 杜宝 鬼魂 
镜与像——以《牡丹亭》中的陈最良管窥科举视阈下的晚明儒生
《开封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22-27,共6页易秀娟 
明代,科举制度发展到鼎盛阶段。它直接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心态。首先,科举题材或者包含有科举情节的戏曲作品大量出现。其次,这些科举题材的戏曲作品把科举、忠孝和婚姻放到同一个层面来考量。第三,刻画了科举制度下一批儒生的形象,展示...
关键词:科举制度 儒生 《牡丹亭》 陈最良 伦理关系 
时光一念三千年 读《诗经》
《厦门航空》2019年第9期50-51,137,共3页谷立立 
《诗经》诞生于西周时期。究其演变,大约是先有了'诗',而后再成了'经'。所谓'诗',最初的功能是演唱,而不是教化世人的宏大经卷。古代中国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之境,《诗经》就是'天人合一'的绝佳范例。还记得《牡丹亭》里的场景:老夫子...
关键词:《诗经》 陈最良 湖南文艺出版社 杜丽娘 一念三千 李修文 卡夫卡 窈窕淑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角色,大作用——谈《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牡丹》2019年第3Z期68-69,共2页张婷婷 
《牡丹亭》中的陈最良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汤显祖的精心塑造下,他连接着剧情,使整部作品的结构显现得更加完整与严谨,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是明代戏曲大...
关键词:陈最良 柳梦梅 杜丽娘 《牡丹亭》 
《红楼梦》“香菱学诗”、《牡丹亭》“闺塾”对当今教学的启迪被引量:2
《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6期102-114,共13页伏涛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绝妙情节,"闺塾"乃《牡丹亭》中精彩一出。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牡丹亭》中"闺塾"相关问题,如林黛玉与陈最良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上的差异的探讨,指出林黛玉在教艺上对陈最良的突...
关键词:《红楼梦》 《牡丹亭》 林黛玉 香菱 陈最良 杜丽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