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匣

作品数:11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莉任和郝桂莲任晓晋蒋秋月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安顺学院学报》《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当代外国文学》《译林》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走向沉寂--《死亡之匣》中的熵化人生
《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6期85-94,共10页任晓晋 张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苏珊·桑塔格‘沉寂’思想研究”(2014102010201)~~
本文以"熵"这个描述封闭系统中有效能量不断转化为无效能量、有序状态不断趋向于混乱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桑塔格的小说《死亡之匣》中主人公迪迪的生命历程,解读其中反映出来的六十年代美国人"一切都垮掉"的熵化人生。外部生存环境的...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 《死亡之匣》 熵化人生 沉寂 
“反对阐释”—《死亡之匣》中“梦幻”和“清单”的言说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第1期5-12,共8页张莉 任晓晋 
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苏珊.桑塔格‘沉寂’思想研究"(2014102010201)的阶段性成果
苏珊·桑塔格的《死亡之匣》是一部反对阐释的小说。它通过梦幻叙事消解了梦幻与现实的边界,颠覆了传统内容说得以建立的现象和本质二分的本体论基础;通过清单式艺术抹煞中心与边缘的区别,消解了文本的中心意义,从而颠覆了关于文本或作...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 《死亡之匣》 梦幻叙事 清单式艺术 
收藏“死亡”:《死亡之匣》的图像叙事与废墟感受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5年第2期118-129,共12页郝桂莲 
桑塔格对碎片美学的偏好使她的早期小说基本放弃了寻求事物间因果相继的线性顺序,而是致力于把处于不同心理时空中的意象与细节融合在一起。这样,小说就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与结构。在《死亡之匣》中,作者延续了现代主义作家对"心理...
关键词:《死亡之匣》 图像 时间 空间 
谈《死亡之匣》之“陌生化”审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1期49-53,共5页焦柏洳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一2004)是当代西方最引人注目,最具争议性的作家及评论家之一。《死亡之匣》是桑塔格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重点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和叙事语言等方面,深入分析、论证《死亡之匣》的创...
关键词:陌生化 苏珊·桑塔格 《死亡之匣》 
原型梦的束缚:《死亡之匣》中恐惧的集体无意识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02X期59-60,共2页卢遥 
"恐惧"是古希腊悲剧理论的重要范畴,是西方悲剧一个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恐怖场面是现实的投影,是恐怖现实对灰暗心境的强化"[1],《死亡之匣》中迪迪弥留之际的恐怖梦境呈现了现实中的多尔顿·哈伦被压抑的欲望和变异的满足。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迪迪 人格面具 多尔顿 赫斯特 弥留之际 桑塔格 哈伦 阿尼玛 意识世界 
“局外人”的死亡想象:《死亡之匣》中的存在与荒诞
《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柯英 祝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景观社会的思想者:苏珊.桑塔格视觉艺术文论研究"(项目编号:12CWW002);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JB750029)阶段性成果
《死亡之匣》是苏珊·桑塔格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若虚若实地展现了一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世界。主人公企图了结自己荒诞孤独的生命历程,但在死亡的临界状态,他将死亡恐惧寄托于血腥的想象,以谋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证明"我...
关键词:《死亡之匣》 存在 荒诞 越南战争 
不确定性的迷宫——浅析《死亡之匣》中的人类社会信息领域的熵化现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21-25,共5页张莉 
在桑塔格的小说《死亡之匣》中,主人公迪迪为弄清自己是否曾杀过人而展开了调查,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越来越多混乱、无意义、彼此矛盾的信息,以至于最终迷失于不确定性的迷宫。小说通过对迪迪追寻确定性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人类社...
关键词:死亡之匣  信息 不确定性 
魅·惑——苏珊·桑塔格《死亡之匣》的存在主义观照
《现代交际》2011年第8期56-58,共3页刘乃泓 
在西方死亡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人对"死亡"的认知视角由"死亡"本身转向了"人"自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存在主义在美国兴起。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与文艺观对苏珊·...
关键词:死亡 存在 自由 孤独 
桑塔格的释义反对论及其作品的实践意义
《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22-23,30,共3页习丹 
文章选取了《恩主》和《死亡之匣》两部作品为例对桑塔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桑塔格理论的实践意义:世界和人生是荒诞的,并且梦幻和死亡充当了实践载体的角色;同时桑塔格的反对释义理论具有局限性,即实践的不彻底;但在某种程度上,...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 反对释义理论 恩主 死亡之匣 
作者死后的文本狂欢——从《恩主》和《死亡之匣》看桑塔格早期的小说作者观被引量: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99-103,共5页郝桂莲 
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提出的"作者之死",是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产物,针对的是19世纪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中心主义。桑塔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有关作者地位的讨论,但是从她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两部小说《恩主》和《死亡之匣》中,我们可以从...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 恩主 死亡之匣 文本狂欢 作者之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