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学

作品数:20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侯艳周春宇时靖宫泉久浅见洋二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贺州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唐都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宋诗学与“大、小传统”——兼对“唐宋变革论”反思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207-229,共23页张思桥 
参照人类学领域的“大、小传统”理论,在以往所建构的唐宋诗学认知中,很大程度上尚局限于“大传统”结构,而对“小传统”因素关注不足。初盛唐时期,士族社会渐趋凝定,大、小传统呈现出疏离态势。而至中唐,由于社会巨变,诗人结构发生转型...
关键词:大、小传统 唐宋变革 叙事传统 布衣诗人 
唐宋诗学梅香三境中的“壮”与“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27-136,共10页李晓峰 郭钰 
唐宋诗歌中梅香有三种表现方式——馨香、冷香与真香代表儒释道三种文化类型,就其所对应的时代人地关系、经济文化差异进行比照,可对梅诗之“香”的不同境界及所代表的不同时代审美特征予以阐释。具体来讲,梅诗的“香”境,经历了先秦时...
关键词: 冷香 三境 禅宗 
司空图“韵外之致”说新探
《中国学术》2022年第2期136-160,共25页孙学堂 
《二十四诗品》真伪问题为司空图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求人们放下成见,重新审视司空图的诗论与创作。“韵外之致”说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占重要地位,若剥离其与《二十四诗品》之关系,则其论诗宗旨尚可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韵外之致 司空图 真伪问题 审美内涵 唐宋诗学 论诗 文学理论史 
从辋川、柳州到半山--论山水诗的“雅丽”范式与唐宋诗学转轨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1期112-114,共3页王苑 
王维、柳宗元与王安石三人堪称唐宋间各以山水诗著名的大家,以“雅丽精工”为其山水诗的共同交汇点,并作为典型垂世。三人政治、生活经历上的诸多相似之处,经受了或贬逐或隐退的痛苦经历,之后世情疏懒,亲近山水,并将佛禅境界揉入山水诗...
关键词:王维 柳宗元 王安石 山水诗 唐宋转轨 
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浅见洋二教授的杜甫研究访谈被引量:2
《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3期79-87,共9页浅见洋二 赵蕊蕊 
日本大阪大学浅见洋二教授是日本宋代文学学会的会长,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已有四十余年,主要致力于唐宋诗学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出版的专著有《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关键词:杜甫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 文章 宋代文学 日本大阪 唐宋诗学 社会语境 中国诗学 
唐宋诗学中情感形式化的分野——以“兴象”与“兴趣”为中心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60-67,共8页马金水 潘链钰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破立视阈下的唐宋诗学发生研究"(17YBQ079)
以"唐宋变革论"观照唐宋诗学会发现此一时期发生了由"兴象"到"兴趣"的情感形式化之转向。在"兴象"苑囿里,殷璠与王昌龄强调主体意志对于意境构建的能动作用,赋予兴象以"美刺"品质,其动机是以"兴寄"来打通物我,开放一己之怀抱。至皎然、...
关键词:唐宋诗学 情感形式化 “兴象” “兴趣” 
从辋川、柳州到半山——从山水诗的“雅丽”范式看唐宋诗学转轨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103-108,共6页王苑 
王维、柳宗元与王安石三人堪称唐宋间各以山水诗著名的大家,以“雅丽精工”为其山水诗的典范意义而垂式后人。三人实在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均参加过革新除弊的政治活动,均有因政治挫折而或遭贬逐或被迫退隐的痛苦经历,且晚年均有着亲和山...
关键词:王维 柳宗元 王安石 山水诗 唐宋转轨 
朝鲜后期诗坛对唐宋诗学的宗尚——以金正喜的《精华选存》为例被引量:1
《杜甫研究学刊》2016年第3期115-123,共9页刘婧 
朝鲜文人金正喜编选的《精华选存》收录了清人王渔洋、田雯以及宋代词家的诗词作品。从这部选本所录诗词的內容、文献来源和选诗特征可以反映出金正喜对唐宋诗学的宗尚态度。金正喜作为朝鲜五百年间在学艺方面成果最为杰出的文人,他的...
关键词:金正喜 翁方纲 王渔洋 《精华选存》 唐宋诗学 诗学批评 
“自然”与唐宋诗学的内在规范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20-124,共5页张甲子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建构与两汉文学格局的形成"(12YJC751005);河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浊与中国文学精神的塑造"(2015CWX003)阶段性成果
诗论中推崇"自然",在唐宋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天才李白的诗作中,"自然"成为诗歌内在的美感张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自然"被确立为风格说。至北宋初年,欧阳修、梅尧臣对"平淡"之美的追求;苏轼对陶渊...
关键词:“自然” 李白 司空图 内在规范 
钟嵘“寓言写物”的诗学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4期201-205,共5页郭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词与唐宋诗学"(14FZW029)
"寓言写物"是钟嵘给赋比兴的"赋"新增的一个特点。其中"寓言"是从早期辞赋的创作方法化用过来的;"写物"是赋与生俱有的特性,但也在诗赋递变、赋体演化中由简单的"敷陈"变成庞杂繁复的"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当这种方法再次回到诗歌创作...
关键词:钟嵘 《诗品》 寓言写物 唐宋诗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