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链钰

作品数:45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学经学王闿运《二十四诗品》儒释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化研究》《邯郸学院学报》《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杜甫《牵牛织女》诗之理、事、情的三维观照被引量: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37-143,共7页张慧佳 潘链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周游三教视阈中的唐宋诗学转型研究”(17CZW002)。
《牵牛织女》诗演映了杜甫诗之理、事、情的三个文化维度。于事而言,杜甫以“牵牛织女”之事既揭七夕民俗之假,又借之谲谏君主,渴求恩义之真。于情而言,七夕佳节建构了“牛女—李杨”的爱情象喻,因时因地地引发了杜甫的慕汉之思。于理而...
关键词:《牵牛织女》 杜甫 理、事、情 三维观照 
皎然《诗式》诗学融承儒释道三教思想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02-108,共7页潘链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周游三教视阈中的唐宋诗学转型研究(17CZW002)。
皎然周游三教而终归于释,其《诗式》融承儒释道而自铸伟辞。《诗式》尤重儒家诗教,以“体”之角度确立儒家诗教的“诗体”论和儒家德化的“诗德”论。《诗式》亦缘采道家逍遥自然之旨。“高”“逸”两体既融通逍遥也挈领于辩体一十九字...
关键词:皎然 《诗式》 儒释道 融承 
曾国藩对归有光散文的接受与批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金珂 潘链钰 
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课题“中国经学与诗学关系特征研究”(XSP19YBZ201)。
曾国藩是晚清一名古文大家,其论古文不仅讲求气势雄奇,须得瑰玮飞腾之气驭之以行,还强调复归自然,有风尘中似嚼冰雪之态。从曾国藩《日记》《家书》《文集》之中可以发现,曾国藩对归有光散文提出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一方面赞扬其散文古雅...
关键词:曾国藩 归有光 文学接受 文学批评 
先秦经学与诗学关系特征考被引量: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26-133,共8页潘链钰 
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基金项目“中国经学与诗学关系特征研究”(XSP19YBZ201)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华夏文明轴心时期的重要结晶,先秦经学与诗学有着共体同源的属性。先秦经学核心之儒道元典与诗学观念交相辉映,二者的文化共生与文本同构是共体同源的重要表现。可以说,儒道“元典”中的“天人合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诗学的审美思...
关键词:先秦 经学 诗学 元典 
论“主文谲谏”与中国诗学话语的建构方式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1期19-46,共28页潘链钰 
"主文谲谏"不仅是经家解释"说了什么",更是文论阐释"怎么说的"。从历时性角度而言,先秦儒道文论表达内蕴主文谲谏之思,是诗学话语趋于内敛含蓄之萌芽与滥觞。汉儒"主文谲谏"之提出启发了后世象征、暗示、写意等诗法之发展,而赋情于物、...
关键词:主文谲谏 诗学话语 建构方式 
中国诗学之转关因革与“四元”范式创生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105-112,共8页潘链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游三教视阈中的唐宋诗学转型研究”(项目号17CZW002)阶段性成果。
现代学者马一浮超越陈衍,在"诗运转关"命题上扩"三元"而提"四元",此说成为概括中国诗学范式转变之新观念。但马氏之"四元"指向存在脱节。"四元"转关之枢机应为"颜谢""李杜""韩白""苏黄"。更为重要的是,此"四元"转关之生成,既是返景复照...
关键词:中国诗学 诗运转关 “四元”范式 
自在与他在:张若虚诗中“春月”的审美体验论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潘链钰 陆敏 
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课题:中国经学与诗学关系特征研究(XSP19YBZ201)阶段性成果
诗人写“月”历来多从他在审美的角度传达月的意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则从自在审美与他在审美两个角度共同建构春月的审美体验。两种不同的审美角度促使张若虚在赏月之时既能够从自身感悟的角度抽离,进而从整个人类的角度不断对...
关键词:春月 自在审美 他在审美 审美体验 
论中唐的以“文”疗“经”被引量:4
《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1期102-110,共9页潘链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游三教视阈中的唐宋诗学转型研究”(17CZW002)。
中唐儒学渐衰激起了士人的重振雄心。韩柳元白等有识之士,面对中唐之病,试图以"文"疗"经":即以文学为刀,先以道统重构更植儒学骨髓,再以复古归质修复思潮肌理,终以子学之兴振奋文坛精神。以"文"疗"经"在中唐--北宋之思想与文学转型过程...
关键词:以“文”疗“经” 道统重构 复古归质 子学之兴 
破立视阈下的初唐诗学建构研究——以“四杰”和陈子昂为中心被引量: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22-128,共7页潘链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游三教视阈中的唐宋诗学转型研究”(17CZW002)阶段性成果
太宗晚年齐梁余韵之回潮肇引出初唐诗学必破之格局。“初唐四杰”与陈子昂以“风骨”“兴寄”大旗欲立初唐诗学新面貌。以王勃为首的“四杰”呼唤刚健诗风的同时未能很好地实践“风骨”之旨。陈子昂则超越“四杰”,秉承儒家诗教、亲爱风...
关键词:破立 初唐诗学 “四杰” 陈子昂 
梅尧臣山水诗叙事性研究被引量: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03-113,共11页潘链钰 马金水 
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基金项目“中国经学与诗学关系特征研究”(编号为XSP19YBZ201)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典山水诗的发展历程蕴含有一条清晰的叙事性线索,尤其是入宋以后,山水诗的叙事性得以全面彰显。事件过程、自然情节、逻辑思理三大叙事表征在宋代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作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正是推动山水诗入宋以后取得...
关键词:梅尧臣 山水诗 叙事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