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观

作品数:198被引量:24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叶舒宪李惠军王玉秋裴景瑞于全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通观区域与全域的批评实践——以雷达的陕西文学批评为考察中心
《江汉论坛》2025年第3期97-105,共9页景淑梅 李继凯 
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研究”(SXGERC202305);陕西省作家协会课题“陕西当代文学批评史”(2023)。
雷达是我国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同时也是陕西当代文学发展中热忱而又持久的促进者、见证者和参与者。雷达独树一帜、现场感极强的文学评论在全国包括陕西文学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他长年累月关注着陕西作家的文...
关键词:雷达 文学批评 区域与全域 互动和审美 
问题意识·历史通观·多维史述——评周新民《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10期26-29,共4页晏杰雄 郑云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长篇小说文体发展史”(20BZW171)。
为推动当代小说理论历史化,周新民《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以文学史为导向展开批评史体系建构,贯穿了鲜明的问题意识,构筑了有条不紊的理论史系谱。作者秉持历史整体通观原则,对理论史流脉进行勾画,既对三个时期的理论史进行深描...
关键词:文学批评 文学史 问题意识 文化传统 史述方法 
杨慎的诗词融通观
《新华文摘》2024年第15期164-164,共1页雷磊 臧洁 
雷磊、臧洁在《中国韵文学刊》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杨慎是明代一流诗人和词人,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诗词融通观念。杨慎主张诗词“共源而分派”“同工而异曲”。所谓“共源”,系指唐词和唐诗同源于六朝诗歌;所谓“分派”,系指六朝诗...
关键词:六朝诗歌 杨慎 唐词 文学理论 格韵 长短句 诗词 唐诗 
机与时: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的历史感通观
《佛学研究》2024年第1期129-145,共17页刘苑如 
相对于中唐以后盛行单一的经本灵验记和神僧灵验记,道宣(596-667)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广泛征引前代志怪、僧传、感应传中诸多灵异故事,包括舍利、灵像、圣寺、瑞经和神僧等,可谓集唐前灵验记之大成的总集。道宣作为一名佛教史家,试...
关键词:信毁相竞 佛法住持 集录行动 观念资源 机感 圣显 
意与法——通观书法潮流的演变被引量:1
《书法》2024年第6期170-173,共4页方建勋 
在书法史上,中国书法的发展和演进经历了一个审美潮流的历史变迁。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意与法”这对书法美学概念,串联起一部极简书法美学发展史。所谓“法”,是指书法的艺术法则。笔法、字法、章法、墨法都属于法的范畴。法则,其实是...
关键词:书法美学 临习 书法史 临帖 墨法 学习书法 艺术法则 意与法 
论杨慎的诗词融通观
《中国韵文学刊》2024年第1期7-17,共11页雷磊 臧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杨慎全集》整理与研究”(14ZDB075)。
杨慎是明代一流诗人和词人,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诗词融通观念。具体而言,杨慎主张诗词“共源而分派”“同工而异曲”,认为词产生于唐代,而唐词和唐诗同源于六朝诗歌,准确来说,作为唐一代之文学的律诗是由六朝诗歌发展而来,而唐词则...
关键词:杨慎 诗词融通 《词品》 《升庵诗话》 
通观与涵化:萧父学术思想与珞珈中国哲学学派
《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1期5-13,共9页丁四新 赵乾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15ZDB006)。
萧萐父的学术贡献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建构船山哲学体系,引领船山学的研究;提出了明清之际“坎坷启蒙说”,超越了梁启超、侯外庐的有关说法;晚年,提出了通观—涵化说。萧萐父的学术思想也存在一定局限,如他所说的“文化主体性”即忽视了...
关键词:萧萐父 船山哲学 明清早期启蒙说 通观—涵化说 珞珈中国哲学学派 
通观整生 智周万物——《中国古代饮食器具形态分异与文脉演化考略(9—14世纪)》评述
《创意与设计》2023年第6期97-101,共5页魏洁 
考古学发展在寻求突破,绝大多数研究表现为向文化学、社会学寻求解释,尽管导致部分专业基础呈现松软的、弱平衡、直觉性等特征,但是这种“交叉”仍然体现了考古学科的迭代意识,更拓宽了考古学科的认识域与问题域,《中国古代饮食器具形...
关键词:考古学科 直觉性 中国古代饮食 文脉 问题域 14世纪 量化分析 寻求突破 
论黄河地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河陇文化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67-71,共5页王华存 钱国权 
河陇文化不但是黄河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而且是中华文化宏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陇文化是黄河文化在甘肃的简称,它包括陇右文化和河西文化两部分,其交汇点在省会兰州。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沿革,河陇文化发展成为特殊的黄...
关键词:黄河文化 河陇文化 大通观 一统观 安全观 生态观 
通观达识,明其流变——蒙文通的民族史观建构及其时代折射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52-61,202,共11页裴艾琳 
20世纪20至30年代,随着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日趋深重,历史学界对国家、疆域、民族等问题的讨论亦日益激烈。在此期间,蒙文通综合民族、文化、地理等维度,提出了“三系说”“中华民族东来说”及“民族移住与融合”等重要理论,建立起独具...
关键词:蒙文通 民族史观 民族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