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动词

作品数:54被引量:7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肖小平龙海平于启宏陈昌来朱其智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昌教育》《现代外语》《中学英语之友(新教材初一版)》《外语教学与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赣方言丰城话“着”的研究
《宜春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87-90,共4页程佳钰 
基于前人对赣方言“着”的研究,本文将视角集中于赣方言丰城城区话中“着”不同词类语义的归纳整合,通过探究“着”作动词、动词后代形容词、介词、句末代动词和语气词五种词类的不同语义特征,逐步考察“着”多种层次的语法与语用功能。
关键词:丰城话  动词 动词后代形容词 介词 句末代动词 语气词 
“NP_(1)+来+NP_(2)”句法形式下的两种构式及其能产性——兼论“来”的“代动词”问题
《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3期341-353,共13页李延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20&ZD297);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语图式构式及能产性研究”(21FYYB027)的经费支持。
“NP_(1)+来+NP_(2)”句法形式是同形异构体,它负载了多种构式类型。文章重点讨论了其中的两种:计划将行构式和任务匹配构式,它们具有不同的使用场合、构式义、构式特征及能产条件。具有特定功能的“来”构式及“来”都具有内在和外在...
关键词:“来” 代动词 构式竞争 构式优选 “明示-推理”交际 
“人称代词+来+X”结构的分化及其历时演变——以“我来X”结构为例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114-118,共5页王冬雪 
以“我来X”为例,分析“人称代词+来+X”结构的特征。综合句法、语义、语用各层面,将“来”划分为三类:“来1”是趋向动词,表示朝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移动;“来2”是连词,连接说话人和“X”,起到强调主语的作用;“来3”属于代动词,本身...
关键词: 趋向动词 连词 代动词 历时发展 
代动词“来”的互动性与“少来”/“又来了”的构式化被引量:8
《语言学论丛》2019年第2期109-129,共21页朱军 卢芸蓉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互动与回声的汉语话语构式语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7YYA002)”的阶段性成果
汉语高频动词"来"具有多义多功能性,在概念空间上形成多条语义链,"少来"/"又来了"的用法契合其中的一条"动词‘来’—发生义‘来’—代动词‘来’"语义链。本文认为,"少来"/"又来了"主要是针对话语对象的言语(行为)实施的话语否定,其用...
关键词: 语义链 代动词 互动性 话语否定构式 
试论形式动词、代动词和泛义动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1期115-117,共3页高逢亮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SQ16022)
形式动词、代动词、泛义动词三类动词具有语义层面的共性,当前的研究对这三个概念特别是代动词和泛义动词之间的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进行明确区分。通过对这三类词语义、句法等方面特点的讨论,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此三类词的认识。
关键词:形式动词 代动词 泛义动词 关系 
次要范畴存在的可能及理论意义——代动词suru的语法角色
《日本学研究》2015年第1期61-72,共12页杜盛斌 
現代言語学理論は言語の文法範疇を語彙範疇と機能範疇に分けている。しかし、この二者対立の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助詞のような判定が微妙になる語も無視できなく存在する。そこで、Fukui(2006)はレキシコンを4種類に分けることを提案し...
关键词:词汇范畴 功能范畴 次要范畴 代动词suru 
法语绝对与被动意义代动词结构的句法分析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4期155-160,共6页徐晓琼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法语复合时态特征取值研究>(13WLH37)
文章基于法语代动词结构句中施事论元是否隐匿、能否出现自主性副词修饰等不同句法表现,认为法语表绝对和被动意义代动词的句法生成机制与表自反和相互意义的代动词之间存在差异。文章认为表绝对和被动意义的代动词具有跟英汉语中动结...
关键词:语段 法语代动词 绝对或被动意义 中动结构 
古汉语句尾“为”疑问句的形成被引量:1
《华中学术》2015年第1期297-304,共8页肖小平 龙海平 
本文通过分析古汉语句尾'为'疑问句在战国初期、战国中后期和汉代到两晋的发展过程,证明古汉语句尾'为'疑问句源于'为'为主要动词且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疑问句;'何VP为'疑问句的形成,是代动词'为'宾语VP化的结果。
关键词:代动词 句尾 “为”疑问句 形成 
现代汉语代动词“来”新论被引量: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83-89,共7页池昌海 王芸华 
传统认为的现代汉语代动词"来"应该分为两类:代动词"来1"和"来+宾语"中的泛义动词"来2"。"来1"在不带宾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替代唯一可以被确定的具体动词时是代动词。"来+宾语"这一结构中的"来2"不是代动词,而是语义泛化了的位移动词。...
关键词:“来” 代动 泛义 运动模型 
从“来”的代动词用法谈汉语句法语义的修辞属性被引量:12
《当代修辞学》2014年第4期1-7,共7页张伯江 
本文从修辞角度入手研究汉语代动词"来"的句法和语义。通过实例观察发现,"来"在起到代替动词语法作用的同时,还有明显的语义倾向性:一是涉及某种技能,二是说话人对所述行为给予一个命名,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延伸。文章根据代动词"来"高频...
关键词:代动词  充任 句法语义 修辞属性 修辞内化于语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