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

作品数:58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普慧赖文英李炳海赵俊勇曾宪武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淮论坛》《新宋学》《江西社会科学》《佛教文化》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佛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印光大师对净土宗的贡献
《佛学研究》2008年第1期29-35,共7页园慈 
略述印光大师 依据<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一文所述[1],印光大师(1861~1940)陕西合阳人,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早年崇尚儒学而辟佛.后因病疾悟前非,于终南山南台莲华洞寺,礼道纯和尚剃度出家,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次年受具...
关键词:净土法门 印光大师 灵岩山寺 往生 净土宗 佛教教派 莲宗 善导大师 念佛三昧 都摄六根 印光法师 
马祖的思想与时代精神
《佛学研究》2005年第1期189-198,共10页伊吹敦 
本文首先确认马祖道一的思想之后,由于它跟北宗、荷泽神会比较起来,把马祖置于禅思想的完成者。然后,由于注视当时的围绕三阶教的动向,阐明当时的人们对佛教的需要是什么。最后,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关于马祖禅的爆炸性扩大和时代精神之...
关键词:马祖道一 荷泽神会 飞锡 念佛三昧 宝王论 
念与念佛
《佛学研究》2003年第0期47-50,共4页传印 
由中国佛教协会文化研究所和日本佛教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2002年10月29日至10月30日于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四条中心举行,并圆满结束。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净土教之研究——关于昙鸾、道绰、善导”。参加此次...
关键词:《大正藏》 净土宗 与时俱进 十法界 阿弥陀佛 一念三千 佛教协会 念佛三昧 摩诃止观 魏晋南北朝 
《安乐集》的往生思想
《佛学研究》2003年第0期53-56,共4页姚长寿 
一、前 言 中国净土教祖师的著作中,昙鸾的《往生论注》和善导的《观经疏》较为引人注目,也是研究者不断钻研的对象。而道绰的《安乐集》,相对而言,较少被人重视,研究者和研究成果也不多。事实上,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说,道绰的《安乐集》
关键词:《大正藏》 往生 阿弥陀佛 奢摩他 念佛三昧 《无量寿经》 思想发展 研究者 研究成果 临终时 
中国净土三祖的净土念佛
《佛学研究》2003年第0期57-59,共3页福原隆善 杨笑天 
提起净土念佛,田村芳朗先生认为其中包含了净土和念佛两个要素,提出了“净土的观念和念佛的观念孰先产生,净土念佛的信仰是以哪个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的问题。这也就是阿弥陀佛与来世净土的前后、主从的问题,孰是手段、孰是目的的问题...
关键词:阿弥陀佛 往生 中观思想 世亲 《无量寿经》 《大智度论》 善导 教学研究 龙树 念佛三昧 
形象教育法——观想念佛
《佛学研究》2003年第0期74-77,共4页传明 
将观想念佛列为净土宗四种念佛方法之一的提法,乃出自圭峰宗密大师的《普贤行愿品疏钞》卷四,师把念佛分为称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四种。念是系念,即心在所缘境上转,明记不忘,念佛就是以佛为所念境界,心在佛境上转,如...
关键词:观想念佛 教育法 阿弥陀佛 十二相 念佛三昧 佛像 白毫相 日常生活 称名念佛 净土宗 
第八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举行
《佛学研究》2000年第0期377-379,共3页铂净 
关键词:学术交流 《大乘起信论》 中国佛教文化 日本佛教 如来藏 善导 唯心净土 净土信仰 佛学院 念佛三昧 
世间定到出世间定之修习
《佛学研究》1998年第0期279-288,共10页如吉 
定者,即是令心专注于一境。《六门教授习定论》中云:“于所缘处令心善住,名之为定。由不散乱,不动摇故。”定之种类甚多,然不出世间和出世间二大范畴。又“由习定故,能获世间诸福及以殊胜圆满之果(解脱或成佛)。”且利益他人,...
关键词:大正藏 诸法无我 作意 欲界 奢摩他 无分别 止观双运 禅法 心理状态 念佛三昧 
略论慧远的禅智说与审美心理思想被引量:3
《佛学研究》1998年第0期21-26,共6页普慧 
慧远(334-416年)作为东晋时期南方佛教丛林的领袖人物,不仅精通佛教的各家各派的学说,而且谙熟儒、道、玄,同时对艺术与审美亦颇有见地。就现存慧远的著作来看,他对于审美心理的直接论述并不多,但从他的一些佛学论著中,还是可...
关键词:审美心理 念佛三昧 印度佛教 观想念佛 思维活动 佛教实践 人与自然合一 审美活动 自然山水 宗教意义 
印光法师悟道年时考
《佛学研究》1996年第0期8-12,共5页传印 
关键词:印光法师 念佛三昧 弘一法师 高鹤年 文钞 弘一大师 普陀山 莲池大师 灵岩山 1912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