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教育

作品数:1138被引量:1148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惠蓉周萍萍阎广芬李卓杜学元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女子教育及生活样貌管窥——以孔子第七十三代长女孙孔璐华为中心
《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67-77,共11页姜丽静 朱文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儒家伦理角色与女性道德人格的养成研究”(编号:BEA220042)的研究成果。
从儒家伦理角色的视野出发,以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叙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孔子第七十三代长女孙、清体仁阁大学士阮元继室孔璐华教育经历、文学活动和伦理交往的综合考察,揭示孔氏家族和仪征阮氏“德才相济”的女子教育传统及其为女性发...
关键词:孔璐华 儒家伦理角色 家族教育 文学活动 角色履职 
女子教育与共和国:近代法国女子教育的世俗化改革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70-77,共8页曾晓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法国‘共和民族’认同思想构建与教育实践研究(1789—1914)”(16BSS042)
在法国,直至19世纪下半叶,女子教育一直处于天主教会掌控之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共和派教育改革者秉承“培养共和国公民的妻子和母亲”的女子教育观,对女子教育进行了全面的世俗化改革,力图通过教育并改造妇女来改造家庭进而改...
关键词:近代法国 女子教育 世俗教育 共和制度 
严复与何纫兰交往考析
《现代传记研究》2022年第2期221-232,共12页耿良凤 王绍祥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编号:16WKS001);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在中西的交汇点:严复翻译思想与实践再诠释”(编号:JAS21102);外研社项目“晚清闽籍翻译家研究”(编号:20210315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福建省教育厅;外研社的经费支持
严复唯一的外甥女何纫兰一向备受严复的喜爱。研究发现,严复不仅理解、支持和信赖何纫兰,其生活方式和女学思想也受到何纫兰的触发。何纫兰深受严复的影响,自立自强,在婚姻、学业、事业和交游上都可发现严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痕迹,是...
关键词:严复 何纫兰 女子教育 婚姻自由 
异域之眼:晚清中国女子教育被引量:1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5期81-88,共8页陈桃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民国教育的记忆与重构——以自传、回忆录为中心的研究”(BOA170036);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青年教师助推项目“教育与成长:记忆中的民国儿童教育”(18jyxk030)。
晚清是中国女子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当时来华外国人见证了这一过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空间基本囿于家庭,学校教育与女性无缘,她们主要在家学习相夫教子所需的道德与生活技能。随着西方妇女解放思潮的传入,女性自我...
关键词:晚清 异域视角 中国女子教育 
从《中国女子教育》透视中国晚清女子教育状况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00-105,共6页柴橚 赵燕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W006);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项目(20200674);“‘一带一路’语言景观多语对译研究”项目(20210129)。
作为20世纪第一本系统记录中国女子教育嬗变的著作,美国传教士伯顿于1911年出版的《中国女子教育》一书记录了晚清教会女学与中国自办女学的发展历程,囊括了国人难以观察到的诸多细节。此外该作从西方视域总结了女子教育带来的社会风俗...
关键词:中国女子教育 教会女学 自办女学 晚清 
近代中朝留日女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0期271-275,共5页金莲红 李玉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9XSS001)。
在近代东亚教育救国、教育图强的浪潮中,中朝女性纷纷赴日留学接受近代教育,随后归国投身到教育、文化、社会活动等领域中,以不同的路径寻求女性独立与国家民族解放。通过对近代中朝女性赴日留学的起源、留日状况及归国后的选择等进行...
关键词:近代 中国 朝鲜 留日女性 女子教育 
礼乐精神与女子教育--“《关雎》之义”辨证被引量:2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85-94,共10页孙尚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音乐文学通史”(17ZDA241);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中国古代音乐文学通史”(SKQY201763)。
《关雎》最初是用于女子教育的作品。《关雎》的叙述者是女子教育的主持者后妃,她教给年轻女子采摘荇菜和准备祭祀等劳动技能,让她们学会相互协作和配合,同时使用琴瑟钟鼓之乐教育年轻女子达成性情之平和,养成内在心性气质和外在容貌举...
关键词:“《关雎》之义” “后妃之德” 礼乐精神 女子教育 
五四时期女子教育行动研究——以天津女星社为中心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2期90-98,共9页闫涛 谢腾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本论》哲学化阐释路径研究”(20CZX002);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研究”(TJKS20XSX-016)。
五四运动后,新思潮不断涌现,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等新观念广泛传播促进了天津女子教育发展,造就了天津妇女社团的蓬勃之势。女星社是由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组织发起的主要从事妇女运动的社团,该社团以推进天津女子教...
关键词:五四时期 女星社 妇女运动 女子教育 
日本女性教习对中国清代女子教育的渗透及影响被引量:1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2年第1期70-79,共10页孙长亮 孙瑛鞠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末女子教育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BZS079)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孙长亮。
日本女性教习是清末中国女子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的特殊群体,自1902年开始正式受聘中国,至清朝灭亡退出中国教坛历经十载,来华执教人数多达140余名。这一群体在中国尚处初创期的蒙养院、各类型女学堂从事教育活动,教授多门近代科目,对以...
关键词:日本女性教习 清末女子教育 教育影响 功过评价 
清末川边兴学对藏族女性的近代启蒙与塑造——巴塘女学堂师生合影考被引量:5
《中国藏学》2020年第4期148-159,共12页赵艾东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美英涉藏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192)阶段成果。
1908年巴塘女子官话学堂的开办,标志着川边近代女子教育的发轫。赵尔丰等当政者继承中国古代两千余年前关于教育之于政治功能的传统思想,强力推行女学,以救亡图存;同时清末国人自办女学方兴未艾。这两股重要力量及其他因素促成了川边早...
关键词:清末 川边兴学 巴塘 女子教育 第一女子学堂 《关外女学堂章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