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

作品数:286被引量:967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罗自文王蕾燕道成罗迪曹宣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个体对职业的单向奔赴:青年网络主播的职业选择及审视
《中国青年研究》2025年第4期103-111,共9页郑建 段美玲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重点项目“价值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666200107)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网络主播行业成为青年群体的择业新选择,从业群体稳步扩容。过往研究指出了网络主播行业对青年形成就业“拉力”的原因,但对青年从业现状和内部差异性的关注不足,且未能从职业发展规划的视角展开系统性分析。本文基于深度访谈和...
关键词:网络主播 人-职匹配理论 职业选择 应对策略 
生成与消解:青年网络玩梗的意义迷思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蒲昕雨 
近年来,网络空间中的青年玩梗行为的低质化、娱乐化倾向逐渐被公众关注和讨论。梗依托互文语境为玩梗者提供多重意义,玩梗者能够根据文本与自身生活经历的相关性对其能动地解读。在此基础上,网络媒介强化了玩梗者因解读出共同意义而聚...
关键词:梗文化 青年 玩梗 互文性 文化圈 
情感传播视域下的青年网络怀旧文化研究
《今古文创》2025年第8期117-119,136,共4页冯明香 
当下青年一代面对流动社会不确定性时的怀旧情绪在互联网平台上掀起了一阵青年网络怀旧文化的浪潮。本文从情感传播的视角出发,把怀旧作为一种群体性情感,研究网络怀旧现象中青年群体文化的建构与传播。群体性网络怀旧中的情感生产与流...
关键词:情感传播 怀旧文化 集体记忆 
青年网络审美“异化”的文化表征、成因与对策
《深圳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罗兰 
2024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平台青年亚文化的生成与治理研究”(24MLC009)。
审美作为一种深刻的认识论工具,能揭示当代青年在“异化”网络审美表征与审美乱象中所体现的精神困境与深层的意识形态问题。当前,网络作为当代青年审美倾向与文化趣味的重要场域,已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流与交锋的关键平台,深刻反映青年...
关键词:审美 网络 青年 异化 文化 主体性 
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内涵特征、流行原因及青年社交引导策略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史晶璐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19MLB006)。
引导青年社交,有助于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文章运用语义学理论分析网络流行语反映的青年社交状态与需求特征,从语言符号、社会环境、媒介载体视角阐述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原因,探索青年社交引导策略。研究发现,话语触发青年群体情...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内涵特征 流行动因 青年社交 引导策略 
青年“网络摸鱼”现象的衍生逻辑、异化症候与引导进路
《思想理论教育》2024年第12期100-105,共6页高雅蓉 张璐斐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建设思政课合力研究”(项目批准号:19VSZ059);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发展阶段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研究”(项目批准号:21JDSZKZ04)。
“网络摸鱼”是部分青年应对社会内卷的短暂性劳动逃逸行为。从主体、客体、载体来看,青年“网络摸鱼”呈现出群体化、碎片化、隐蔽化和多样化的现实生存样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年“网络摸鱼”依照“劳动目的被物化—个体选择—群体...
关键词:“网络摸鱼” 青年 青年亚文化 
Z世代青年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及其治理——基于浙江省6所高校的调研
《传媒论坛》2024年第23期14-16,24,共4页吴朵美 
2023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Z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及治理研究”(项目编号:Y202353245);2023年度杭州市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Z时代’青年网络舆情治理及引导研究”(项目编号:hzxx23004)
Z世代青年网络舆情呈现出主流声音与负面情绪双重交锋的特征。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的浪潮中,其传播速度快、参与度高,传播渠道多样化、表达情感化,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极易诱发舆情危机。在构建网络舆情治理体系中,要完善互联网法...
关键词:Z世代青年 网络舆情 传播特征 治理 
青年网络自嘲的生成理路及引导策略研究被引量:1
《传媒论坛》2024年第23期11-13,共3页饶芸 
2025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高质量就业背景下青年网络自嘲的生成理路及引导策略研究——基于‘孔乙己文学’舆论导向”(项目编号:25GXSZ051YB)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青年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青年群体在网络上的行为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青年网络自嘲现象尤为突出,它不仅是个体心理调适的一种方式,也是群体文化认...
关键词:青年网络自嘲 青年亚文化 社会心态 
青年网络怀旧文化的多维呈现、镜像功能与引导策略
《环球慈善》2024年第11期0178-0180,共3页秦俊凯 
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名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路径研究”(编号2022CKS051)
青年网络怀旧文化的多维呈现,是在时间维度上对童年记忆的过滤性重构,是在空间维度上对故土家园的 身份性重塑,是在情感维度上对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性向往。网络怀旧文化对青年群体具有弥补情感缺失、重构身份认同、 表现日常生活等镜像...
关键词:青年网络怀旧文化 身份重构 价值引导 
数字时代青年网络交往行为的异化与应对
《青少年学刊》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杨超 谭晓玉 
广东省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德育专项)课题“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模式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3JKDY003);广东省2024年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民族地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为例”(项目编号:pdjh2024b046)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互联的方式,青年个体被数字符号化,传统的面对面交往模式变为数字化的网络交往模式。随着智能物联阶段的到来与社会数字化的发展,数字资本不断扩张,在数字资本...
关键词:数字时代 数字技术 青年 网络交往 异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