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

作品数:298被引量:5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于莎雯李康金志仁郑德开刘云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跟习近平爷爷学用典
《十几岁》2024年第33期F0002-F0002,共1页
原典: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释义:它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首《秋词》一反古来悲秋的传统,唱出...
关键词:秋词 碧霄 刘禹锡 唐代诗人 悲秋 用典 山明水净 秋悲 
这个秋天不一样
《新少年》2024年第10期16-17,共2页周立德 斑点马(图)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寒,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场秋雨过后,气温断崖式下降,正常人都会“悲秋”,文人更是如此,尤其是遇到困境时。然而有个人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的名字叫刘禹锡。公元...
关键词:刘禹锡 秋词 碧霄 王叔文 唐顺宗 悲秋 秋悲 翰林学士 
秋词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4年第10期31-36,96,共7页(唐)刘禹锡 
我言秋日胜春朝
《七彩语文》2024年第37期24-27,共4页孙双金 王娜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文人到了秋天都伤感、悲凉,他们叹惋着秋天的萧条与枯寂,我却觉得秋天要胜过春日许多。你看那万里晴空中,一只矫健的鹤破开层层白云,牵引...
关键词:碧霄 秋词 刘禹锡 直冲云霄 秋悲 诗情 秋日 
书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金融电子化》2024年第18期94-95,共2页马文杰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词作之一,也是中秋词的巅峰之作。全词借景以抒情,将客观景物与诗人的主观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首词 客观景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主观情感 中秋词 思念之情 苏轼 抒情 
秋词 (其一)
《少儿国学》2024年第18期22-23,共2页(唐)刘禹锡 
寂廖:冷清,萧条。排:推开,冲破。碧霄:蓝天。德行的象征。鹤喜欢栖于山泉野林边,象征着君子的嵩尚德行。古代常常以“鸣鹤”或“鹤鸣”比君子。长寿的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的坐骑往往是鹤。因此,鹤常常被称为“仙鹤”。传说,鹤有...
关键词:德行 长寿 君子 
最美中秋词
《新少年》2024年第9期16-17,共2页周立德 斑点马(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关键词: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人有悲欢离合 把酒问青天 高处不胜寒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总结策略在古诗词读写教学中的实践——以《渔家傲·秋思》和《秋词》为例
《初中生写作(下半月)》2024年第6期0094-0096,共3页马玉茹 
总结是一种将文本主要内容提炼、转化、浓 缩为一些由文本的关键要点组成的简短信息的 阅读策略。有大量研究具体总结方法和步骤的 文章,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五步总结法”:收 集重要信息、删除琐碎细节、删除重复信息、合 并同类项...
吟诵在初中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中的运用——以《秋词》教学为例被引量:1
《学园》2024年第15期81-83,共3页何晓燕 
用吟诵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以《秋词》教学为例,从名家吟诵展魅力、诵读闯关明规则、反复吟咏入语境、涵泳音韵品艺术、情通古人瞻风骨等方面出发,阐述吟诵在初中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中的运用。...
关键词:吟诵 古诗词教学 情境创设 
差别感受性——基于刘禹锡《秋词》谈古诗词教学的实施路径
《中学语文》2023年第32期24-26,共3页陈灵 
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浅显等问题,可将“差别感受性”理念与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强化差别感受性应用意识,选择良好的学习材料以及明确差别感受性应用步骤。以刘禹锡《秋词》为例,围绕语气、字...
关键词:差别感受性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秋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