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品数:187被引量:7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勤王凤群范立彬谢文新吕文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PBL视域下苏词文地方书写的跨学科探究
《师道(教研)》2024年第12期47-48,共2页马丽 石川 
苏历经宦海沉浮,其自嘲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述尽其遭遇的无奈与超脱,人生的况味在他奔波之处留下无尽的书写,也留给后人无穷的回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择五篇词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 PBL 词文 定风波 宦海沉浮 卜算子 《记承天寺夜游》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现代音乐视域下苏轼词二度创作艺术范式研究——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11-118,共8页蔡建东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东坡文化研究)“苏轼音乐思想与实践研究”[HNSK(ZDZX)23-25]。
在现代音乐范畴中,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二度创作具有新颖的艺术特征,既是中国艺术歌曲范式充分的个性表达与丰富的多元呈现,也是中国流行音乐范式即时的流行时效与历时的经典积淀。以江文也、陆在易、朱良镇、周家声等作...
关键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现代音乐 二度创作 中国艺术歌曲范式 中国流行音乐范式 
书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金融电子化》2024年第18期94-95,共2页马文杰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词作之一,也是中秋词的巅峰之作。全词借景以抒情,将客观景物与诗人的主观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首词 客观景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主观情感 中秋词 思念之情 苏轼 抒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东坡对人的本质的诗意探寻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9期17-23,50,共8页巢传宣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项目“中华诗词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及其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行动研究”(SZ21100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涉及哲学最高问题的词,是苏东坡对人的本质的诗意探寻。词的上阕是苏东坡对“时间”“空间”“我是谁”等有关人的本质的三个重要问题的追问或思考,而下阕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苏东坡对这...
关键词:明月几时有 苏东坡 人的本质 
古代文人的失意与诗意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4年第23期18-21,共4页肖冰晗 
沈阳市规划课题“三融六域深度学习提升质量的实践研究”成果。
在中国古代,文人和政治家的身份经常是重合在一起的。一些文人因自身独特的性格和心理在仕途中多坎珂,或被放还,或被贬谪,从此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然而,不幸的仕途遭遇往往会促成这些文人精神世界的升华。下面,我们共读李白的《行路难·...
关键词:古代文人 文人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远离政治 刘禹锡 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失意 
小学音乐与古诗词融合教学研究——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为例被引量:1
《小学教学研究》2024年第22期38-39,共2页嵇姝 
文章以小学音乐课程与古诗词融合教学为中心,从诗中有乐,声为情感之形;乐中有诗,情为声音之本;诗乐结合,意为弦外之音这三个维度概述融合教学的特点,结合音乐作品《但愿人长久》,具体从“声至:精选古诗词内容感知音乐”“情往:凝练古诗...
关键词:小学教学 音乐课程 课程融合 古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蕴含的写作韵味
《初中生写作(下半月)》2024年第7期0152-0154,共3页王顺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 轼于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创作的一首词。该词 借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 围绕中秋明月开展了深度的想象与思考,把人 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追寻 之中。既反映了...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四版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6期617-628,共12页伍仕秀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古诗词的英译过程既是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是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相互碰撞、进行交流的过程。古诗词文化的传播能够推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宣扬...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 诗歌英译 及物性分析 
艺术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意探赜
《音乐创作》2024年第3期162-169,共8页蔡建东 
2023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东坡文化研究课题“苏轼音乐思想与实践研究”(编号HNSK【ZDZX】23-25)的阶段性成果
在根据苏轼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由作曲家陆在易先生作曲的同名艺术歌曲,从作曲技法的诗意设计以及之后歌唱家廖昌永对这首歌曲演唱的诗意呈现,都让这首作品成为了一首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艺术臻品。
关键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艺术歌曲 诗意 陆在易 
基于“兴发感动”说解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新课程研究》2024年第10期41-43,共3页蔡意 
古诗词的解读在中小学诗词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叶嘉莹先生的“兴发感动”说对诗歌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基于“兴发感动”说,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解读,从落实语文要素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叶嘉莹 兴发感动 苏轼 水调歌头 语文要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