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士

作品数:805被引量:71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文赵伯陶汤燕君许结张荣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史学月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苏轼进士科考试问题再议
《史学月刊》2025年第2期98-109,共12页曹家齐 
苏轼省试时的“《春秋》对义”,不是省试科目之一的墨义试,亦不是“说书举”,而是始于宋仁宗景祐年间的“经术取士”别奏名科目试。此科以考试“大义”为主,是一种在提倡“经义”考试的背景下,对参加进士科和诸科考试举子的补充性科目...
关键词:苏轼 进士科 《春秋》对义 说书举 经术取士科 
我与宋代家族研究
《史学月刊》2024年第12期106-114,共9页黄宽重 
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科举社会、地方治理等诸多相关的议题都与家族有关。南宋士人家族在地方社会的影响更加突出,在宋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过去40余年,各地学者相互切磋,产生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学界担...
关键词:黄宽重 宋代家族 社会流动 科举取士 典籍文献 学术环境 
取士与取官:以筹办洋务时期同文馆学生奖励为例被引量:3
《史学月刊》2008年第4期52-55,共4页张季 
科举取士为清代士子入仕正途,筹办洋务时期,近代学堂开始兴起,科举取士逐渐为学堂取士所取代。近代学堂取士仿中国传统学校例而加以变通,具有取士与取官混而为一的特点。筹办洋务时期新式学堂初创时取士章程规定与实际运作的探索,影响...
关键词:洋务 同文馆 取士 取官 
清代会试复试地点考补
《史学月刊》2008年第3期129-131,共3页蒋金星 
关键词:清代 会试 科举取士 地点 复试 科举制度 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 
宋代官员考试任用法初论
《史学月刊》1992年第2期30-36,共7页苗书梅 
设官任职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员的选任制度直接影响着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政权的统治能力,因此这个问题历代都是很受重视的。隋朝创立科举考试制度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以科举考试为主要选拔官员途径的时代。科举取士...
关键词:官僚队伍 荫补 中国封建社会 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取士 熙宁 选官 恩荫 王安石变法 地主阶级 
从《嘉祐集》看苏洵的人才管理思想被引量:1
《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119-121,共3页胡建华 
苏洵(1009—1066),北宋眉州眉山人,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轼、辙合称“三苏”。早年曾举进士及茂才异等科,皆名落孙山。仁宗嘉祐年间,曾作过试校书郎,著作有《嘉祐集》。苏洵笔力雄健,议论畅明。在这部文集中,他详细地论...
关键词:选拔人才 北宋 校书郎 士大夫 人才管理思想 文集 科举取士 夷狄 官僚机构 唐宋八大家 
进士科起源试探被引量:1
《史学月刊》1985年第2期36-41,共6页庄昭 
进士科,是我国科举取士各科目中,十分重要的一科。关于它的起源问题,自唐宋兹于明清,以致于今日,虽然多数学者主张起源于隋朝,但亦有认为起源于唐朝者。鄙人不揣谫陋,仅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诸位师友、同志们。
关键词:进士科 起源问题 旧唐书 房玄龄 科举取士 新唐书 史学界 隋文帝 隋唐五代 通典 
清代的科举制度
《史学月刊》1984年第4期110-112,共3页赵钦一 
我国的科举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置明经、进士两科,唐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等科。宋代废明经,留进士科,同时为了使考生避免奔疲赴京应试之苦,在地方置举人科,先进行考试筛选,科举制度始渐完备。至元代一度停止...
关键词:科举制度 博学鸿词科 科举考试 明经 科举取士 进士科 乾隆 国子监 举人 学政 
清代的科举制度
《史学月刊》1982年第4期84-86,共3页吴仁安 
科举制度内容繁杂,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但它自隋朝创始后,一直成为隋以后中国各封建王朝基本的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经过唐、宋、金、元诸朝的发展,至明、清则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本来,满洲贵族在入关前的很长时期里并没有实行科举制,...
关键词: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 封建王朝 满洲 统治者 清史稿 汉人 翰林院 官绅 八股取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