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语

作品数:646被引量:1529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世龙司富珍马志刚姚小烈温宾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修辞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递加性定语语序调整修辞举隅被引量:1
《当代修辞学》1998年第4期20-21,共2页崔应贤 
关于递加性定语的排列次序问题,一般语法著作大都给予了归总表述,比较一致地认定它的基本状貌为:“1.表所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2.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4.形态词性词语;5.多不带“的”字的名词、形容词等——中心语”...
关键词:限定性定语 语序调整 递加 修辞 中心语 修饰性 动词性短语 语义层次 附加成分 功能单位 
喻体的假设性被引量:7
《当代修辞学》1997年第4期14-15,共2页李胜梅 
一般说来,本体是抽象的深奥的不易感知的,而喻体是形象的客观存在的容易感知的。但实际上,人们也会抽象的喻体去说明具体的本体,甚至是用假想虚拟的喻体去说明客观存在的本体。 我们认为,喻体的假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本体和喻体之...
关键词:本体 对喻 表达者 易感知 接受者 小舌 中心语 蚂蚁 相似点 知本 
修辞与称谓
《当代修辞学》1996年第5期47-48,共2页潘文 
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支书等。”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陈望道),“是一种选择”(吕叔湘)。无论是“调整”还是“选择”,都必须有可...
关键词:修辞手法 修辞性 本体 比喻 中心语 汉语称谓 称谓语 哈巴狗 定语 狗熊 
同《“红楼”指瑕》的作者的几点商榷
《当代修辞学》1996年第1期40-42,共3页杨云 
黄岳洲同志在《修辞学习》1994年6期《“红楼”指瑕》一文中对《红楼梦》的一些病句从语法修辞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很有见地,但也有一些分析值得商榷。 黄文“五、这日宝玉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了,来自前门院中。(第六十二回)”一例...
关键词:指瑕 有“的” 小厮 中心语 《红楼梦》 句子 “家” 贾珍 “的”字短语 冠带 
“红楼”动态比喻
《当代修辞学》1994年第6期27-22,共2页孔昭琪 
比喻无疑是诸多修辞格中使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唯其普遍、常见,就更需要创新,更不容易出奇制胜。文学巨制《红楼梦》运用比喻就很有创造性,其中以“动态比喻”最为引人注目。 所谓动态比喻,就是在喻体中心语前面有一个动感很强的起修饰...
关键词:动态比 动态层次 燎毛 比喻 动补短语 中心语 动宾短语 《红楼梦》 宝玉 动词性短语 
缩喻探微被引量:4
《当代修辞学》1994年第3期32-33,共2页赵毅 
早在50年代末,倪宝元先生就注意到了一种新的比喻格式。举例是: “在党的总路线已经确定以后,全党的任务,就是贯 彻执行这条总路线,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使总 路线的灯塔照耀全国人民的一切工作。(A式)”①并分析说:
关键词:本体 比喻格 总路线 偏正结构 定语 中心语 瓜子脸 凝缩 类型结构 相似点 
“修辞”在“酌句”中的运用
《当代修辞学》1994年第1期38-39,共2页路曼 
写文章,人们历来就主张“达”和“雅”,就是要求语句表达准确、通畅和鲜明、典雅。一提到“雅”,人们就很自然地去悉心斟词酌句。“吟安一个字,拈断数颈须”的斟词功夫自不必说,对于“酌句”人们则往往侧重于对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
关键词:修辞格 语序 修辞技法 句式选择 语句顺序 语句表 “雅” 颈须 中心语 节奏 
形名错位
《当代修辞学》1994年第1期43-44,共2页冯广艺 
现代汉语里,有一种定中式偏正结构是由形容词加名词构成的,如“伟大的祖国”、“英雄的人民”、“光荣的事业”等等,在言语表达中,也会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定中式偏正结构,即“名+形”结构。文学语言中这种现象比较多,例如:
关键词:形名 定中式 形容词 偏正结构 名词 言语表达者 文学语言 中心语 流星 五谷 
隐逻辑辞格与混杂隐喻被引量:3
《当代修辞学》1987年第4期41-43,共3页李向农 
"隐逻辑辞格是这样一类辞格,它们从表面上看,都是逻辑所不能容许的;然而实际上又都合乎逻辑.这些辞格的逻辑隐藏在艺术表达的背后,所以称它们为隐逻辑辞格。"(陈宗明《逻辑的辞格和辞格的逻辑》)混杂隐愉(mixed metaphor)就是隐逻辑辞...
关键词:辞格 真值 真假值 中心语 语义特征 名词修辞语 定语 逻辑意义 概念意义 逻辑 
试论古汉语中心语省略的修辞效果被引量:2
《当代修辞学》1986年第2期44-45,共2页张学贤 
古代汉语中,常有中心语省略的现象。例如: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汉书·高帝纪》)"可立"即"可立之人",定语"可立"之后省去了中心语"人"(连同"之"一起省去)。这是定语的中心语省略,再看状语的中心语省略。例如: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
关键词:中心语省略 状语 动词修饰语 修辞效果 名词修辞语 定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