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四性

作品数:74被引量:640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肖小河王鹏王振国赵艳玲欧阳兵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CiteSpace对中药四性的可视化分析
《西北药学杂志》2024年第6期16-26,共11页张子璇 崔鹤蓉 高丰 郭卓乾 李善兰 林怡萱 贾舒贺 焦静怡 尹霍黎 朱志 安进 雷海民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2049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227408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编号:2022-JYB-JBZR-016)。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来中药四性(寒、热、温、凉)的研究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评估研究热点,发掘研究趋势,为中药四性的未来探索方向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方法使用中药四性相关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
关键词:中药 中药四性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中药四性研究进展及方法回顾被引量:2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年第15期267-272,共6页林林 李丽 赵鹏程 刘斌 颜岚 段乃凡 李晓纳 吕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ZYYCXTD-D-20200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研究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Z11-056)。
中药四性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中药临床应用重要理论指导之一。然而,近年来少有针对中药四性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综述。因此,该文通过筛选既往中药四性研究文章,总结中药四性研究进展和技术,明确各项技术特点、优势及适用对象,以期对未...
关键词:中药四性 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研究技术 
中药四性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五味的关系被引量:17
《中草药》2023年第4期1329-1341,共13页王洋洋 匡海学 苏发智 乔威杰 王雨 孙延平 杨炳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支持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1]7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支持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8]284号);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黑龙江省“头雁”团队支持项目(黑龙江省头雁行动领导小组文件[2019]5号)。
中药四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成的一种临床用药经验,并经过不断发展、完善与验证,最终又指导中医临床用药。通过对四性及五味的溯本寻源,以中药四性的起源、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为主线,对四性的...
关键词:药性 四性 五味 溯源 临床应用价值 关联性分析 
中药四性概念加工的温度隐喻研究
《心理学进展》2022年第7期2370-2377,共8页欧阳杰玲 黄俊萍 吴晓燕 张泓 李锦秀 马利军 
中医药语言隐喻特点突出,中医学中的“寒”、“热”是一种概念隐喻。本研究采用温度启动范式和内隐联想范式探究中药四性概念“温、热、寒、凉”的温度隐喻表征。结果表明,具体的温度线索没有易化中医药学生对中药四性概念的加工;而在...
关键词:中药四性概念 温度隐喻表征 内隐联结 中医药学生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四性被引量:26
《中草药》2018年第19期4473-4479,共7页刘惠 刘文龙 唐闻汉 李文姣 王韧 周晋 贺福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369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JJ3236;2016JJ4065);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7B200);药学湖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基金;中药成药性与制剂制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
关键词:中药四性 超分子化学理论 印迹模板 主客体分子 中医药 
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黄连的不同炮制品药性的微量热学比较被引量:2
《中国民间疗法》2017年第12期101-101,103,共2页王爱青 
黄连为临床常用中药,主要功效为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泡制方法不同,在药性上也存在差别。本研究通过分析黄连不同炮制品对大肠杆菌代谢产热的影响,对黄连炮制前后药性变化及黄连药性的客观真实性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关键词:黄连 生物热动力学 炮制品 四性 药性 
基于中药四性的中药新药研究策略被引量:4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年第11期2197-2201,共5页王厚伟 秦林 田景振 王振国 
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HM035):基于"微观四性"理论的干姜;肉桂;黄柏;山豆根的解热与抗溃疡有效部位的定位;克隆与组合药效研究;负责人:王厚伟
中药四性理论是指导中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然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发现大量药性未明的中药有效物质,亟待构筑以中药四性理论为指导的中药新药研发体系。本文从"中药药性必有其物质基础"的认识出发,在已知的中药四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
关键词:中药四性 标准平性模型 药效组分偏性 新药研发 
浅谈中药四性量化研究被引量:6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第6期866-868,共3页安小勇 
文章就中药四性理论的渊源与发展及现代化研究状况进行简要分析。认为中药四性判别是抽象药性、功能药性、向位药性、配伍药性、方剂药性、形性药性等结合的结果,其药理作用具有多效、复杂、双向调节及整体平衡的特点,故不能一味采取某...
关键词:中药 四性 定性 定量 
基于中药四性理论的“量化组方”研究被引量:8
《世界中医药》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孙燕 郑丰杰 高誉珊 赵朋娜 王町囡 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现代应用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创新团队(编号:2011-CXTD-04)
基于《伤寒论》六经阴阳及中药"四性"理论的"量化组方"研究是作者研究团队的三个研究方向之一,围绕这一主题主要开展了基于生物代谢热成像(TMI)技术、微量量热法、数学建模技术的中药寒热属性的定量分级及经方"量化组方"可视化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药四性 红外热代谢成像(TMI) 微量量热技术 量化 可视化 
基于四性角度探讨中药对DNA甲基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江西中医药》2014年第11期69-73,共5页嵇琴 彭淑红 张敏 孙振 章明 朱卫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648;81260524);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JZYC14A06)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疾病中发现有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干预DNA的甲基化修饰过程,而发挥其治疗的效果。众所周知,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本文从中药四性角度综述了中药干预DNA...
关键词:中药四性 DNA甲基化 DNMTs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