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镜像

作品数:62被引量:6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康宁谢海林孙旭刘文辉何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实景转向:《丝绸之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自我镜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9-26,共8页周传艺 郑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计划—市场’时期中国电影生产机制的转型研究(1978—1992)”(21YJC760115)。
1980年播出的《丝绸之路》是改革开放后较为重要的一部纪录片,其使用的实景拍摄方式改变了以往纪录片创作的理念与实践走向。然而,“实景”的修辞策略体现的是新时期“外向型”的社会转型,内容却是“内聚于”古老的历史纵深。在过去与...
关键词:《丝绸之路》 实景 改革开放 自我镜像 
《我的姐姐》:他者凝视下自我镜像的观照
《声屏世界》2023年第15期53-56,共4页李潇微 
早在十六世纪萌芽的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迅猛,也深深影响了影视界。影片《我的姐姐》讲述了一个姐姐陷入抚养弟弟与追求未来两难抉择的故事,表达了对女性个体命运的关注,也探讨了个体的生命意义。文章围绕安然和弟弟及姑妈之间建立的不同...
关键词:《我的姐姐》凝视 自我镜像 观照 
从《双子杀手》看电影“自我镜像”的主客体差异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3年第4期114-119,共6页刘欣 
“镜子”作为一个常见的视觉符号,其折射出来的主客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观众在影院空间里,面对荧幕这面“镜子”时产生的观影关系所体现的主客体差异。从《双子杀手》看“自我镜像”的主客体差异将以电影《双子杀手》的两个互为“你...
关键词:双子杀手 主体 客体 自我镜像 
自我镜像游戏中的精微战栗——论华清的诗歌
《文艺争鸣》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夏可君 
文学的魅力在于让有限和孤独的人类,去过自己不可能去过的生活,在一种虚构的生活中,去活另一种不同人生。这是因为人生的缺憾不可能被弥补,所有的丧失苦痛都不可能被现实性地弥补偿还,而只能在文学或神学的虚拟形式中进行,这也是为什么...
关键词:个体化 苦痛 缺憾 现实性 神学 
媒介时代镜像自我呈现:主体困境与认同重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88-94,共7页白玉华 
媒介时代自我镜像特征体现得极为明显,作为主体的人受到媒介话语的规训,通过自恋式表达、自我解构式表达、沉默的诉说等方式,呈现出表演型、开放型、自恋型结合的镜像自我,同时也表露出主体在媒介时代面临着认同的确定性与经验的碎片化...
关键词:媒介 自我镜像表达 自我镜像呈现 主体困境 重构可能 
“他者”与“想象的认同”:西方古典文献中的中国形象
《前沿》2021年第6期32-40,共9页刘艳 
古代中西方交流中,在无法以书籍作为媒介进行直接文明交流的条件下,实在的“物”便成了文化形象建构的载体。古希腊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赛里斯”在西方古典时代兼具功能性作用和文化符号价值。从古希腊到古罗马,“赛里斯”意指内涵不断...
关键词:古典时代 赛里斯 中国形象 自我镜像 
征兆·语言·镜像:表情包与自我关系透视被引量:2
《天府新论》2021年第4期144-150,共7页龚力 
表情包与作为主体的人发生着微观层面的互动。表情包起源于弥补文字语言即时交流的匮乏环节,它通过视觉刺激重建了语言无法收编的对话征兆,并以诗意的情怀包容与组织这些图像形式。然而,这种有意为之却使得表情包在使用过程中遭遇了客...
关键词:表情包 网络语言 传播符号 自我镜像 话语 
自我镜像:新冠疫情期间海外中国留学生的Vlog媒介形象研究被引量:2
《当代青年研究》2021年第4期90-96,共7页王晶莹 安利利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NUSZ2019YB03。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发给置身异国他乡的海外学子带来重大影响。他们不仅因国内疫情为家人担忧,还要面对海外疫情带给自己的生存危机。海外中国留学生被公共媒体塑造的形象多呈现负面化倾向,个别留学生的不当言论甚至引来铺天盖地的...
关键词:留学生 Vlog 媒介形象 媒介情境论 
自我镜像与社会聚焦:青春题材电视剧叙事美学探微被引量:2
《当代电视》2021年第5期12-15,共4页鲁文禅 贺天忠 
青春题材电视剧融注个体青春想象和时代青春意识。国产青春题材电视剧的美学风格由青涩伤感的青春缅怀逐渐蜕变为体现时代精神的奋斗励志,叙事场域从家庭、校园走向社会。作为青年群体探索社会和体察自我的一面明镜,国产青春题材电视剧...
关键词:青春剧 叙事美学 社会聚焦 自我镜像 
具身、镜像与认同:基于扎根理论的移动游戏玩家身份构建研究被引量:6
《北京青年研究》2021年第1期28-36,共9页刘懿璇 何建平 高原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预防策略研究——基于免疫接种理论”(项目编号:GD20CMK06)阶段性成果。
认同作为人类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体人格、身份资本等息息相关。移动游戏作为新时代社交媒介,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玩家在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之间不断切换,对其身份构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基于网络民族志的方式以16...
关键词:移动游戏 具身体验 自我镜像 化身认同 扎根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