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学

作品数:138被引量:13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光正罗争鸣赵建新吴真崔营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拓展·交融·打通——论宗教文学研究的目的、界域与方法
《长江学术》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张培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15ZDB069)。
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是对传统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对传统宗教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拓展。中国历史上的儒道佛三教不是三种不同的宗教,而是华夏民族同一宗教的三个层面和三个组成部分;以三教为核心的宗教信仰,既与世界其他...
关键词:儒道佛三教 宗教文学 文学史研究 
宗教文学的新突破——读《禅宗语录文学特色综合研究》
《宏德学刊》2023年第2期401-406,共6页尤澳 杨祖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佛教文学艺术思想综合研究(多卷本)”(项目批准号:19ZDA2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塑造起到了突出作用。自20世纪以来,学界对禅宗语录持续关注,在文献、思想文化、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基于宗教本位,从“教内”来审视禅宗语录的方方面面,而...
关键词:文学特色 佛教宗派 禅宗语录 宗教文学 文学属性 文学文本 中华文化 历史进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早稻田大学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信阳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周波博士于2022年9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早稻田大学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CJ022)。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民俗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其中,于1940-1944年两次来华的日本汉学家、民...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 早稻田大学 民俗学家 中国民俗 整理与研究 宗教文学 社会学学院 中国宝卷 
王梵志诗的文学史意义
《敦煌学辑刊》2023年第3期123-132,共10页戴莹莹 邹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隋唐五代佛教文学史”(11JJD750018)。
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王梵志诗的创作实践呈现出一种“前人没有注意的传统”。这种传统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取材选题、语言系统、描写技法、意象编联、体式韵律。从诗歌内部来看,它“零距离”地描摹、刻画唐代民间...
关键词:王梵志 白话诗 俗文学 宗教文学 文学史 
证道的“历史演义”:郭实猎(Karl F.A.Gützlaff)《圣书注疏》(1839)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7期90-105,共16页李以清 
2019-2020年度全球卓越奖学金(Global Scholarship Programm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美国耶鲁大学访问研究项目“19世纪汉语处境下的圣经文学:以新教来华传教士郭实猎相关文献为核心”成果之一。
19世纪汉语基督教文学逐渐进入华人学术视野,其中宗教与文学交融下产生的圣经汉文学作品,极具宗教文学思想史价值。本文以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猎所撰小说《圣书注疏》为例,着重探寻该作与圣经汉译之关系,并分析其“以史证道”的传教策略...
关键词:证道 演义 郭实猎(Karl F.A.Gützlaff) 《圣书注疏》 宗教文学 
海外客座任教手记(2022)
《天涯》2023年第3期151-168,共18页孙昌武 
在南开大学,我得到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国外学者交流的机会,让我在治学上得到很大助益.特别是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宗教与宗教文学,而宗教学术在国内发展比较滞后,很长一段时期这一领域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更难以获得...
关键词:工作岗位 学术交流 宗教文学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主要研究领域 南开大学 国外学者 
莫言小说中的基督教元素及其“强制阐释”困境被引量: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172-177,共6页徐馨蓉 夏烈 
莫言的小说包含了较多基督教文化意象,这使研究者具备了从基督教文化视角出发阐释其作品的可能性。但是,在缺少对基督教文化深层次理解的前提下,这种阐释过程容易对普适伦理作过度分析,从而落入“强制阐释”的困境。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
关键词:莫言 基督教元素 强制阐释 宗教文学 
矛盾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观与主导策略选择被引量:1
《外国语文研究》2021年第6期97-108,共12页张羽 
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桂西民族典籍对外译介与跨文化传播研究”(18BWW001)阶段性成果。
翻译系统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推动翻译过程向前发展。本文应用毛泽东的《矛盾论》原理,首先分析文学翻译系统内的种种矛盾和用以平衡矛盾的翻译观念;然后,结合该观念,以麽教史诗《布洛陀》英译本为例,分析译...
关键词:文学翻译 矛盾 和谐翻译观 宗教文学 主导翻译策略 
《大唐西域记》与比较文学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97-107,共11页王汝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唐西域记》文学研究”(19BWW022)的阶段性成果。
《大唐西域记》具有显著的跨学科、跨文化、跨民族和跨语言特征,是一部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文本。相应地,运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方法对《大唐西域记》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其深邃意蕴,突显其学术价值。同时,对《大唐西域记》为代表的...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 比较文学 宗教文学 文化交流 文明对话 
文艺复兴时期对忧郁的人文主义安慰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1年第2期90-120,7,11-12,共34页安格斯·高岚德 王爱松(译) 
本文探索了忧郁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慰藉文学中的作用。开篇概括了人文主义慰藉文学的主题、手法及经典模式,特别关注人文主义慰藉文学的道德心理学,探讨了人文主义慰藉文学与圣经及基督教宗教文学的关系。中间部分转向忧郁在人文主...
关键词:人文主义 宗教文学 忧郁症 道德心理学 经典模式 安慰性 心理要素 身体状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