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祭祀

作品数:83被引量:19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胜华赵克生余和祥王东谢肃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果文物会聊天
《作文(初中年级)》2024年第10期12-13,共2页路逸萝 赵志辉(指导) 
(2024年8月5日,山西博物院文物微信群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聊天。)8月5日上午9:30鸟尊(西周):大家好,我是群主鸟尊。我整体为鸟形,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我身体的上半部分是一只伫立回眸的“凤鸟”,而另一部分“象首”则隐于鸟尾,腹部...
关键词:鸟尊 礼器 山西博物院 宗庙祭祀 象首 文物 微信群 西周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兰亭诗》
《中国书画》2024年第8期32-33,共2页刘墨 
永和九年(353)由王羲之主持的兰亭雅集上众人所作之《兰亭诗》,是一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前面为四言诗,后面为五言诗——这样的排列,可从诗歌史的角度加以解释。中国诗歌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宗庙祭祀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性仪式,这些诗歌多数...
关键词:兰亭雅集 诗歌史 四言诗 五言诗 宗庙祭祀 《兰亭诗》 王羲之 西周时期 
三晋第一汤:小店牺汤
《村委主任》2024年第11期30-34,共5页申树 
被誉为“三晋第一汤”的小店牺汤,是一种在伏天食用的热汤,在民间有“伏天的牺汤赛人参”的说法,现已入选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习俗缘起小店牺汤源于周朝“牺牲祭祖”的古老习俗。《说文解字》中...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祖仪式 民间祭祀 《说文解字》 古老习俗 史料记载 三晋 宗庙祭祀 
夏商时期王室祖先祭祀的演进与早期王权发展——基于对夏商都城遗址考古发现的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91-95,共5页王俭 郜向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夏商丧葬礼俗的溯源研究”(项目编号:21BKG004)。
考古发现表明,夏商王室的主要祭祀对象经历了由自然神向祖先神的演变。夏至早商时期,大型祭祀活动集中于宫殿区,颇具原始色彩的沟、坑状等祭祀遗存表明对自然神的祭祀仍占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祖先祭祀逐步发展,出现了宗庙性质的建筑,体...
关键词:夏商时期 祭祀 宗庙祭祀 王权 
西汉宗庙祭祀文化研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09-114,共6页滕新才 钟昱彬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乐府诗集》郊庙歌辞禳灾研究”(WYKC2022008)。
从观念层面出发,上古时期的宗庙祭祀建立在亡灵崇拜的文化基础上,现实中的福泽与灾祸现象令先民畏鬼敬神。商周至秦,宗庙祭祀在宗庙数量、迁毁制度、祭祀等级等制度层面愈趋完备,且功利色彩渐浓。西汉上承前代宗庙祭祀文化遗产,用以彰...
关键词:西汉 宗庙祭祀 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 谶纬 
《诗经》豫上行
《时尚旅游》2022年第11期V0018-V0021,共4页李闫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虽然如今的《诗经》总是以文字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其实“诗歌”的部分是有“歌唱”部分在其中的。《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
关键词:《雅》 《风》 诗歌类型 《颂》 《诗经》 诗歌总集 正声 宗庙祭祀 
西汉宗庙祭祀文学研究被引量:1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72-84,共13页邹建雄 钟昱彬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乐府诗集》郊庙歌辞禳灾研究”(WYKC2022008)。
宗庙祭祀文学在西汉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太一”文化、儒家仪礼和封禅制度为西汉宗庙祭祀文学提供了文化支撑,乐府祭祀诗、汉赋、童谣是西汉宗庙祭祀文学的三个主要载体。结合“天人感应”的观念框架,阴阳五行与谶纬之说频繁体现在西...
关键词:西汉 宗庙祭祀文学 天人感应 《楚辞》 神灵 
辽代“七庙”与皇家宗庙祭祀考论被引量:3
《史学月刊》2021年第6期16-29,共14页孔维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史研究”(17ZDA177);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辽夏金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儒学资料整理与研究”(18GZGX28)
"天子七庙"是中原王朝皇家宗庙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辽史》中出现的两处"七庙"均非中原太庙体系下的"天子七庙"。圣宗朝中京万寿殿的"七庙",实际上发挥着"原庙"的功能,而柴册仪"奉七庙神主"环节,实则代表的是祭拜先帝的"行宫庙"。辽...
关键词:辽代 “七庙” 宗庙祭祀 “行宫庙” 
孔子为何“与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读被引量:1
《新读写》2021年第3期44-45,共2页屠丽萍 
一、作品分析《侍坐》章记述了孔子与四位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的融洽而生动的场面。从谈论的内容看,子路的理想是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冉有的志向是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家,公西华则希望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做...
关键词:公西华 《侍坐》 诸侯会盟 宗庙祭祀 孔子 
从维持到解构:论周代天子宗庙祭祀的历史逻辑
《殷都学刊》2021年第1期48-55,共8页张雁勇 
天子宗庙祭祀是周代礼乐制度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柱,高度融摄伦理政治与仪式反复举行是其得以维持的有力支撑。西周中晚期以来周天子享国日久、自乱其制,天子宗庙祭祀的各种结构性弱点也逐渐暴露,作为祭祀者的天子与众臣相继违礼,祭祀环节...
关键词:周天子 宗庙祭祀 礼乐制度 典范政治 失范现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