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赋

作品数:77被引量:7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郝静芳常先甫周悦吕双伟陈鹏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魏明伦:文坛慧鬼
《四川戏剧》2024年第7期15-19,共5页吴戈 
魏明伦以惊世骇俗的姿态和足智多谋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剧坛、文坛,被称为“鬼才”。他的川剧创作实践赋予了“振兴川剧”口号以生动、充实的内容;他的杂文创作“鬼话连篇”地针砭时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时风头无两;他唾珠漱玉的骈文辞...
关键词:魏明伦 “振兴川剧” 享誉文坛 激活骈赋 
庾信骈赋用志怪小说典故研究
《贺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陈华 
南北朝时期用典风气盛行,庾信创作大量用典,密集博艳,混融无迹。学者们多着意于庾信诗文用典密集、创作方法多样的特色,而庾信骈赋所用之典还有来自志怪小说的偏好,因而其骈赋具有自觉化用志怪小说故事的创作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
关键词:庾信 骈赋 志怪小说 用典风格 
《野草》中的骈赋文体修辞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1期100-110,共11页雷世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项目“《野草》与中国古代文体修辞”的成果。
骈体与赋体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影响久远的文体,从修辞演变的历史来看,骈体文中的一些修辞特征是汉赋修辞成分演化的结果,而骈体文在赋体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野草》的创作吸收了骈体与赋体的修辞遗产,又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改造。...
关键词:鲁迅 《野草》 骈体 赋体 
庾信骈赋色彩美学刍议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61-64,共4页黄露莹 
庾信骈赋工于文采,在语言文字方面极力加以锻造和渲染,成就了多变的美学风格。倪璠注《庾子山集》所收庾信赋共15首。笔者对其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词汇,这与庾信骈赋的美学风格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将对庾信骈赋中的色彩...
关键词:庾信 骈赋 色彩 美学风格 
赋体演变的句式考察被引量:14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93-101,共9页易闻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论整理研究(19ZDA249)。
赋起于楚辞骚体,继有大赋、骈赋、律赋、文赋之制,赋体的演变突出显示于句式的变化。楚辞及骚体以句尾“兮”字拉长语气,增强感叹,又以句中虚字接连名物、形容并形成结构复杂的散语长句,适合怨怼激发的情感抒写。汉大赋鸿篇巨制,大题苞...
关键词:楚辞与骚体 汉大赋 骈赋与律赋 文赋 句式演变 
“青”在骈赋中的语义分析
《汉字文化》2020年第17期58-60,共3页郝静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古典韵文体文学语言颜色词历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5BYY119)阶段性成果。
文章详细研究了魏晋南北朝骈赋中颜色词"青"的语义,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将其语义分为原型语义和非原型语义,并分析其非原型语义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青"的原型语义表示青色,分别表示三种颜色,此外还有四个非原型语义,它们共同构成了"青"...
关键词:骈赋 颜色词  语义 
发思古之幽思 呈当下之忧患——王国伟《雁门关赋》赏析
《黄河》2020年第3期114-116,共3页王恩荣 
何为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关键词:借景抒情 诸子散文 骈体 骚赋 骈赋 文赋 律赋 骚体 
宋僧骈赋研究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45-49,共5页常先甫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宋代骈赋研究”(SK2013B265)。
宋代僧人的骈赋别有风味,由于特殊的身份,他们特别关注身边所接触的细微事物,如居室房屋、佛经讲坛、衣食器皿、花草林木等,并将一些微妙的佛学情感融于其中:咏物言志、高倡佛法、化用公案,时刻坚持内在的修行。他们又大多能兼容儒道,...
关键词:宋代 僧人 骈赋 妙理 
何开粹先生骈赋创作浅论
《桂学研究》2019年第1期136-145,共10页韩晖 
何开粹先生的骈赋题材丰富,神思泉涌,结构精巧,浅白的文言偶句与时代性新词相熔铸,情采飞扬,明丽晓畅,雅俗共赏,洵为当代骈赋大手笔,八桂赋家之魁首。
关键词:骈赋 浅白押韵 雅俗共赏 
从“金鞍始被”到“胡马哀吟”——庾信骈赋用典的前后比照被引量:1
《荆楚学刊》2019年第2期43-48,共6页陈果 
庾信作为"集六朝之大成,导四杰之先路"的"四六宗匠",入北前后两个时期的骈赋用典虽有共性,但在用典的数量与所占比例、意象范围及内涵、手法与句式、功用显现以及所产生的文本意蕴五个主要方面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同。这些变化是在文...
关键词:庾信 骈赋 用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