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形目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琼韩秀清单金鑫刘运刚于健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水产研究所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泰安市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科学养鱼》《农家致富》《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齐鲁渔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乌鳢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山东畜牧兽医》2013年第7期59-59,共1页单金鑫 邹兰柱 朱宁东 刘运刚 于健 
乌鳢属鳢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在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大部分省、市都有分布,但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不快,产量不高。乌鳢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乌鳢还具有强身健体,补血收敛,利湿去瘀的功效,病后、手术后食用,有生肌补血,加速伤口愈...
关键词:苗种培育技术 乌鳢 高原地区 自然环境 营养丰富 强身健体 伤口愈合 鳢形目 
杂交生鱼池塘养殖试验被引量:2
《水产养殖》2013年第6期4-6,共3页文衍红 杨琼 黄杰 周焕佳 司徒玲 
柳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10030605)
杂交生鱼即杂交鳢,是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 maculate)的杂交后代,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特点。乌鳢、斑鳢等鳢形目鱼类在两广地区被称为"生鱼",地方名又叫黑鱼或花鱼。生鱼是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肉嫩味美,骨刺少,具有...
关键词:池塘养殖试验 杂交鳢 生鱼 淡水经济鱼类 杂交后代 生长速度 抗病力 鳢形目 
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齐鲁渔业》2012年第5期21-23,共3页徐元真 王孝合 张家栋 李慧 
乌鳢,俗名黑鱼,分类学上隶属鳢形目、鳢科、鳢属。乌鳢的含肉率高,又无肌间细刺,是老少皆宜的鱼品之一。据测定,每100群鱼肉中,含蛋白质19.8g、脂肪1.4g、糖1.2g,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保健食品。此外,据医籍记载,乌鳢还...
关键词:健康养殖技术 乌鳢 池塘 保健食品 低脂肪 鳢形目 分类学 含肉率 
养殖“黑鱼”效益好
《农家致富》2008年第16期6-7,共2页赵松娥 
乌鳢,鳢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乌棒、财鱼、蛇头鱼等乌鳢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尖而局平,颅顶、颊部及鳃盖上均覆盖着鳞片.口大,下颔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口盖骨均具尖锐的细齿背鳍和臀鳍基部部很大,尾鳍圆形体色...
关键词:黑鱼 效益 养殖 背鳍 鳢形目 圆筒状 均覆盖 尾鳍 
白乌鳢苗种驯食膨化颗粒饵料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被引量:5
《科学养鱼》2007年第7期65-65,共1页曾立新 
白乌鳢又名白乌鱼、白乌棒、白甲乌鳢,体型同普通乌鱼一样,网体色白而获名。均属鳢形目、鳢科。白乌龟肉细嫩,味道鲜美,骨刺少.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有去淤生津,滋补调养,促进人体生肌补血,愈合伤口,祛湿利尿,催乳等药效。
关键词:膨化颗粒饵料 乌鳢 技术 驯食 苗种 营养价值 鳢形目 乌鱼 
茶炉烹饪心经
《四川烹饪》2007年第1期81-81,共1页茶炉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病不能盲目相信药物。俗话说得好,三分病靠七分调养,调养是治病养生的重要手段。咱们祖先在几千年的生存中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养生之道,其中,食疗法正是精彩的一笔。
关键词:烹饪 茶炉 文学作品 黑鱼 鳢形目 调养 黑玉 乌鳢 
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精养乌鳢技术
《齐鲁渔业》2006年第6期23-24,共2页张庆 刘冬梅 
乌鳢,属鳢形目、鳢科、鳢属,经济价值较高,且具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的药用功效。成武县于2005年4月3日~11月5日进行了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精养乌鳢试验,每667m^2产乌鳢1215kg,效益8004.1元。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低洼盐碱地 以渔改碱 乌鳢 精养 技术 经济价值 药用功效 鳢形目 成武县 
乌鳢的生活习性与养殖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2期34-35,共2页陈绍文 韩秀清 付俊生 
乌鳢生活在湖泊、河川中,适应性强,为性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亲鱼有守巢和保护仔鱼的习性。天然产量大,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食用鱼,可专池饲养。
关键词:乌鳢 生活习性 人工养殖 肉食性鱼类 鳢形目 专地饲养 
中华乌塘鳢的群体生物学研究 Ⅱ.生化遗传变异
《热带海洋》1991年第2期80-85,共6页李刚 
用同工酶谱法发现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四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在所检测的30个基因座位中,多态座位比例只有0—10%,平均杂合度仅为0.2—0.5%,物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33±0.10%。四个群体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虽然其中...
关键词:中华乌塘鳢 鳢形目 生化遗传变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