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音

作品数:120被引量:4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崔海峰黄细梅贾媛媛刘尊明王秀林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教育厅课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太宗李世民的美学思想
《新华文摘》2024年第8期166-167,共2页
陈望衡在《南京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唐太宗李世民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李世民持两种立场:其一,标举“合力”说,主张实现文艺的政治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其二,标举“独立”说,艺术不是政治,...
关键词:李世民 亡国之音 南京大学学报 美学思想 陈望衡 《玉树后庭花》 功能与审美 文艺与政治 
《关雎》中的声音
《切磋集系列》2023年第1期209-222,共14页林小芳 
声音在教化活动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最具代表性的表述,当属《礼记·乐记》中的“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政治的好坏,完全可以通过考察其声音而得知: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礼记·...
关键词:乱世之音 《关雎》 亡国之音 《礼记·乐记》 治世之音 声音 
为什么倡导质朴文风?
《学习与研究》2023年第10期64-64,共1页祁金利 
浮华文风,在历史上时有泛滥,六朝时期尤为盛行。其具体表现是,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文字优美的体文,宫体诗风靡文坛和官府。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相互唱和,“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轻险为宗”,内容多拘泥于风花雪月、...
关键词:宫体诗 男欢女爱 梁简文帝 对仗工整 亡国之音 萧纲 风花雪月 陈后主 
泊秦准
《当代学生》2023年第10期25-25,48,共2页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①泊:停泊。秦淮:即秦淮河,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今绍兴)时开凿,用来疏通准水,故称秦准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②杜牧(803一约852)...
关键词:七言绝句 亡国之音 樊川 泊秦淮 商女 咏史 陈后主 秦淮河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75-176,共2页
中山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曹家齐:《弦音惓惓:南宋遗民情怀与元明浙操江操琴》指出元明时期,古琴音乐中被人指责为“亡国之音”“衰世之音”的“浙操”和“江操”,主要是南宋遗民创作和演绎的琴曲。其琴谱和音乐风格与北宋以来的“浙操...
关键词:亡国之音 中山大学学报 高校文科学报 遗民情怀 文人群体 元明时期 古琴音乐 南宋时期 
李煜《虞美人》词“朱颜”考释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50-53,共4页胡蓉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这首词中的“朱颜”注为“红颜,指代宫女”。古代诗词中关于“朱颜”的义项主要有四种,分别为青春年少,红润美好的容颜,美女美色...
关键词:李煜 《虞美人》 朱颜 亡国之音 
作风建设要“上行之,下效之”
《学习之友》2021年第10期1-1,共1页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皇帝陈叔宝,在位时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后来隋军南下,其军队不堪一击,陈叔宝被俘病死。他所作的诗《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金陵五题·台城》中写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
关键词:陈叔宝 后庭花 亡国之音 万户千门 结绮 刘禹锡 南北朝时期 《玉树后庭花》 
史上有名的四句“损人”诗
《民间传奇故事》2021年第17期94-94,共1页
文人打架,通常是“能动口解决的,就绝不动手,能优雅怼人的,就绝不带脏字骂人”,不比蛮力,比得就是气势和才气。四句经典的骂人不带脏字的古诗,没点文化还以为是夸人。第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称之为“亡国...
关键词:后庭花 亡国之音 商女 骂人 
汉唐之间“亡国之音”的认定与诗歌批评被引量:2
《音乐研究》2020年第5期52-60,共9页郭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乐府诗集》整理与补编”(项目编号:13&ZD110)的阶段性成果。
根据《礼记·乐记》本义考察汉唐间“亡国之音”认定及逻辑展开过程,《乐记》所言“亡国之音”是指五音凌乱之音,具体指桑间、濮上之音,不包括《诗经》中郑风、卫风诸篇;《毛诗》始将《乐记》相关论述用作诗论纲领;与唐中宗、玄宗朝一样...
关键词:《礼记·乐记》 亡国之音 主观认定 客观认定 诗歌批评 
天教心愿与身违——李煜其人其词(下)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0年第4期86-89,共4页周兴陆 
李煜词以南唐亡国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反映他笙歌曼舞、花酒绮艳的宫廷生活;经历亡国之后,他将家国变故之感寄于词中,借词抒写亡国之恨,并上升至对人生悲剧的叩问,提升了传统诗词的审美境界,进入了哲学的、纯美的层面。
关键词:李煜 亡国之音 人生本相 悲剧性 审美境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