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派

作品数:56被引量:10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郑大华郑师渠王先俊霍晓玲张卫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文艺理论与批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续接传统 保旧迎新——“东方文化派”及其戏曲观中的传统艺术传承本体之思
《艺术传播研究》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梁晓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编号:19ZD0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当代中国数字艺术伦理问题研究”(编号:23BA025)的阶段性成果。
自汉至清,接通上古礼乐传统和周代“德”治观念的儒家艺术观念或坚守“诗言志”之传统,或不断调整理论视角以适应时势,然至清末,其理论阐释力受到质疑。“五四”前后关于中华传统艺术传承的各种思考,尽管均主要建基于“现代艺术观念”,...
关键词:传统艺术 艺术传承 保旧迎新 东方文化派 
东方文化派的当代价值与问题所在
《人民周刊》2024年第9期50-51,共2页赵东旭 
所谓“东方文化派”,本非自觉的一个文人派别,而是对手规划的统称。1923年11月,邓中夏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将梁漱溟、梁启超、章士钊、张君劢等人划为东方文化派,并称东方文化派是“代表农业手工业的封建思想...
关键词:《中国青年》 东方文化派 宗法思想 邓中夏 张君劢 章士钊 梁漱溟 当代价值 
复调的声音:五四时期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阅读与反响
《安徽史学》2023年第5期160-168,共9页宁腾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诸子学与史学关系研究”(22CZS066)的阶段性成果。
在阅读史的视角下,五四时期学界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阅读与反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术现象。新文化派从思想革命的角度强调它的革命性意义;东方文化派从非理性主义的角度批评胡适轻视人生观问题;学衡派从中国文化出发批评胡适的疑古...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大纲》 新文化派 东方文化派 学衡派 
192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东方文化派”的批判
《炎黄春秋》2023年第4期40-44,共5页樊宪雷 
导语:从思想文化层面探讨国家出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围绕解决民族危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代中国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观,进而发生了激烈的论战。本文即回顾这一论战中,中共早期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瞿秋...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历史 东方文化派 落后性 进化史观 瞿秋白 矛头直指 中共早期 
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东方文化派述论被引量: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28-44,123,共18页王中平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在中国的建立研究”(项目编号:21YJA710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五四”以后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以东方文化派为代表,由于章士钊转向文化保守主义阵营,东方文化派得以转型。其后,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等亦相继成为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代表,文化保守派得到发展和壮大。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在兴起过程中...
关键词:文化保守主义 东方文化派 思想挑战 思想特征 后“五四”时期 
二十世纪初“东方文化派”学者唐大圆思想述评
《船山学刊》2021年第4期49-64,共16页张利文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毛泽东研究与湘学研究专项资助课题“论唐大圆‘东方文化’思想对西学的回应”(15ZXC16)。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东方文化派"作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要一支出现于历史舞台,它的出现一方面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回应,另一方面也是"中体西用"说变换形态后的新一轮延续。湖湘学者唐大圆在1926年后组建"东方文化集思社",主编《东方文化...
关键词:唐大圆 东方文化派 中体西用 文化保守主义 
内峻外和与内外有别——由“五四”时期的二梁之交看东方文化派的内部纠葛
《关东学刊》2019年第1期32-43,共12页魏万磊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发表以后,梁启超亲自登门向梁漱溟请教,并没有因梁漱溟在书中对自己观点的抨击而心生怨怼,梁漱溟则冰释父辈前嫌。梁启超明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有硬伤而不明言,却以此压抑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但在公开场...
关键词:东方文化派 梁启超 梁漱溟 内外有别 和而不同 交往形态 
探析新文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思想奠基作用
《党史博采(下)》2018年第6期29-30,共2页林纲毅 
论述五四运动时期"东方文化派""西方文化派"的思潮、学说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传播的思想奠基作用,目的在于从各种思潮、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点中洞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以此为鉴,促使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东方文化派” “西方文化派” 新文化时期 马克思主义 
革命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28-29,共2页赵静 丁晓强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中西文化观 善于融会中西思想的文化观,是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需要。五四时期,除了西化派和东方文化派以外,有一批主张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者,如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周恩来等。他们在五四前后与胡...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中西文化观 中西文化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 东方文化派 文化立场 
异化的保守者:梁漱溟与“东方文化派”被引量:21
《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3期64-78,共15页罗志田 
五四运动之后,梁漱溟曾因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而"暴得大名"。尽管梁漱溟对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观念是接受并靠拢的(他确实想复兴中国文化,却仍主张先实行落实在德先生和赛先生之上的全盘西化),多数既存论著却把他列为那时的"东方文...
关键词:梁漱溟 东方文化派 张君劢 张东荪 章士钊 佛学与佛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