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辨证法

作品数:231被引量:15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金志春吴晓莲傅军胜邓先宏毛立言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唯物辨证法原理的中医病证合治制方阐析被引量:1
《辽宁中医杂志》2023年第5期71-74,共4页耿华 王烨燃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第十六批自主选题项目(ZZ160510)。
疾病与证候之间符合唯物辨证法本质与现象关系的基本范畴。病证合治是中医病证关系在治疗方面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更为全面和精准的中医治疗理念和模式。病证合治在组方用药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加强对“病君”“证君”的认识和专...
关键词:唯物辨证法 本质 现象 病证合治 制方 
辨证思维视角下的危机治理方式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王龙 
近年来,国内外突发危机事件层出不穷,由此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如何处理好危机事件,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迫切需要加强危机治理能力建设。而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是化解危机的一个重要前提。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出发,运用辨证思维对危机问...
关键词:危机事件 治理能力 唯物辨证法 辨证思维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奋斗》2018年第22期62-62,共1页墨人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是一条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训。它告诉我们,人体生病固然是由于病菌、病毒的作用,但更是因为自身肌体出现了问题。病菌、病毒是客观存在,而且十分厉害,但在抗菌、抗毒能力强的肌体中,它们却很难生存。相反,如果肌体免疫...
关键词:唯物辨证法 事物发展 病菌 病毒 免疫力 古训 外因 内因 
关于雪的组诗
《火花》2018年第2X期98-101,共4页周石星 
法则与悖论今天,2018年1月28日我将从深圳的阳光中起飞一路向北越过长沙的大雪在北京的阳光中降落我一生都在努力让阳光与雪这大千世界之中我最热爱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终归枉费心机这就是我痛苦的原因我无法摆脱天定的悖论无法让美好的一...
关键词:共性与个性 组诗 唯物辨证法 阳光 世界 深圳 悖论 事物 
唯物辩证法在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江苏安全生产》2017年第5期26-27,共2页翟瑞媛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笔者就唯物辨证法在企业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中的应用,谈谈看法。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 唯物辩证法 宣传工作 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辨证法 组成部分 世界 
谈青年员工成长之要
《华北电业》2016年第1期60-61,共2页郭金智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青年员工承载着希望、蕴育着力量,代表着企业未来、决定着企业发展。青年员工如何打开职业之门、迈向事业之巅、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青年员工要用心工作、用心做人。一、笃定信念,树立自...
关键词:青年员工 惟勤 惟志 创一流 人生价值 人生方向 外部环境 唯物辨证法 绩效管理 能力素质 
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9期97-,共1页黄菊华 
很多年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某安全生产杂志上看到一幅漫画,看了之后,感受比较深。原图已经记不太清了,大体的意思就是有三个人在生产区域行走,突然之间厂房上面有一块石头掉了下来,正好砸在走在中间的人头上,把中间人的头上砸了一个...
关键词:生产区域 不安全行为 可真 唯物辨证法 黄菊 数量比例 不安全状态 违章作业 深层次挖掘 必然规律 
浅谈毛泽东同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重读《毛选》第五选的体会被引量:1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年第8期43-44,共2页王开贵 
在《毛选》第五卷中,毛泽东同志深刻地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科学地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规律;极大的丰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首次提出了两点论、重点论。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认识论 唯物辨证法 丰富发展 
浅析酸碱理论与唯物辨证法基本规律的关系
《好家长(创新教育)》2014年第6期20-23,共4页赵永克 
截至目前,酸碱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又一次飞跃。本文综述了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理论,如电离理论、溶剂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和软硬酸碱理论,并对其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本文浅析了唯物辩...
关键词:酸碱理论 辨证法 发展 
浅析唯物辩证法在批评学生中的运用
《俪人(教师)》2014年第8期182-182,共1页代萍 
对出现缺点或错误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批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合理运用唯物辨证法原理,可增强批评的效果,有利于化解教学矛盾,促进师生和谐。
关键词:学生特点 唯物辩证法 批评 教师教书育人 唯物辨证法 教学矛盾 师生和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