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词性

作品数:320被引量:1998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姚振武袁毓林胡斌彬王倩张德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古汉语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个别性指称与“所”字结构被引量:17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45-49,共5页姚振武 
个别性指称与“所”字结构姚振武一、引言上古汉语的“所”字结构,是一个困扰语法学界的老问题。《马氏文通》以来,多数语法著作把这个“所”看作指示代词或至少有某种指代性。朱德熙先生(1982)不采取这个看法,而认为它是一个...
关键词:“所”字结构 个别性 谓词性成分 名词化 附属成分 施事宾语 指示代词 《马氏文通》 亚里士多德 本体名词 
重新分析与“所”字功能的发展被引量:27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50-55,共6页董秀芳 
重新分析与“所”字功能的发展董秀芳一引论“所”字在先秦的主要用法是与谓词性成分组合,使其转化成体词性成分。这种用法的“所”字可以看作名词化标记①。汉代以后,“所”字除继续作为名词化标记外,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功能,即表示...
关键词:“所”字结构 重新分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名词化标记 被动标记 谓词性成分 《马氏文通》 现代汉语 语义结构 
“以为”的形成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8
《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25-32,共8页姚振武 
“以为”的形成及相关问题姚振武一、引言1.谓词性成分的指称性与陈述性朱德熙先生指出,谓词性成分充任主语、宾语区分为指称性的和陈述性的两大类。指称性的虽然仍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可是这些动作、行为、性质、状态已经...
关键词:谓词性成分 中置式 “以为” 指称化 陈述式 “是……的” “为”字 名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 《墨子》 
“者”“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之二被引量:2
《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33-37,共5页袁本良 
“者”“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之二袁本良“者”“所”“之”三字的功能性质和用法特点,在语法学界一直是倍受关注而颇多歧见的问题。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从句法转换①这一特殊的视角...
关键词:《中国文法要略》 “之” “所”字 主谓结构 名词化 句法 谓词性成分 结构体 偏正结构 名词性 
关于自指和转指被引量:53
《古汉语研究》1994年第3期10-15,共6页姚振武 
关于自指和转指姚振武朱德熙先生1983年在《方言》杂志发表了《自指和转指》一文(以下简称《指》),该文以先秦汉语为主要对象,讨论了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两种类型:自指和转指。文中许多观点高瞻远瞩、博大精深,具有重大的...
关键词:谓词性成分 形式标记 名词化标记 指称性 名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 古汉语 转指 语气词 古代汉语 
先秦连词“而”语法语义考察被引量:10
《古汉语研究》1994年第1期89-93,96,共6页陈宝勤 
先秦连词“而”语法语义考察陈宝勤在先秦汉语中,连词“而”使用频率相当高。用法特别灵活。历代语言学者都对其进行研究,解说纷坛,释义众多。例如:清代袁仁林在《虚字说》中说:“‘而’字之声,腻滑圆溜,有承上起下之能,有蒙上...
关键词:语言单位 语义关系 语法功能 语法语义 中心语 谓词性 谓语 多重复句 体词性 因果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