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作品数:31026被引量:34261H指数:4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单霁翔孙志国张继焦彭兆荣闵庆文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考古学视域下的铜鼓文化研究:蒋廷瑜先生口述史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廖明君 蒋廷瑜 
铜鼓文化研究是我国考古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和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的成立,铜鼓文化研究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组织学者潜心研究,通过各种学术研讨会和出版研究专著...
关键词:铜鼓文化 考古学 铜鼓艺术 文化遗产 
革命文物鉴赏的价值及优化措施探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5年第5期098-101,共4页刘召祥 刘健华 
革命文物作为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革命精神和历史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革命文物的保存和鉴赏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了文物的价值发掘,也制约了文化传承的效果。基...
关键词:革命文物 鉴赏 价值分析 文化遗产 
交旅融合背景下交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景区开发为例
《交通企业管理》2025年第2期34-36,共3页仲鑫 刘涛 常承宗 
交通文化遗产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呈现。交旅融合作为交通与旅游深层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交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
关键词:交通文化遗产 悬泉置遗址 交旅融合 保护利用 共享发展 创新产品 
数字藏品:文博产业的新机遇
《理财(经济)》2025年第4期100-101,共2页崔润华 
在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藏品作为一种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展示的新型产品,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数字藏品,是利用数字技术将艺术品、文...
关键词:数字藏品 文化遗产 数字化技术 保护与传承 
大遗址的监测保护工作——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例
《炎黄地理》2025年第4期89-91,共3页杨鑫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文章聚焦良渚古城遗址的监测保护工作途径,特别是凭借创新监测保护体系和“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等策略,达成大遗址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监测的目标。
关键词:良渚古城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创新监测保护体系 
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对外经贸》2025年第4期149-152,共4页阳广元 杜辉 陈磊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23SYB30)。
以促进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法,并借助CiteSpace从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两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具有四个特点:学术关注度逐年增高;以作者合著为主;以独立...
关键词:文化遗产 共同体意识 知识图谱 CITESPACE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再生产:基于广州车陂龙舟民俗的研究
《民间文化论坛》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温士贤 
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广东各民族互嵌式发展与民族事务治理研究”(GD24CSH07)阶段性成果。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历史文脉,它对维持地方社会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化和现代化在消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在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和存在价值。通过对广州车陂的案例研究发现,地方管理者以传统龙舟民俗文化赋能社...
关键词:扒龙舟 民俗文化 文化遗产 社区治理 文化再生产 
黔东朱砂文化遗产赋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探析——基于对铜仁市路腊村的田野调查
《铜仁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侯有德 蒋欢宜 
2024年度铜仁学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与阐释”专项课题“黔东朱砂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提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场域,文化遗产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要...
关键词:黔东朱砂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赋能 路腊村 
长江流域茶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保护利用
《农业考古》2025年第2期176-184,共9页黄柏权 孙玉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万里茶道’茶业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179)。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沿线各族人民在长期培植、加工、运输、交易、饮用茶叶的过程中,创造、积淀、传承了丰富多姿的茶文化资源。直至今天,茶业仍是长江流域广大农村的重要民生产业。学界虽然对长江流域茶文化有较多关注,但仍然未从...
关键词:长江流域 茶文化 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四川茶业文化遗产的景观考古学思考
《农业考古》2025年第2期185-192,共8页李凯 
2024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广元窑陶瓷考古研究”(项目编号:SCJJ24ND278)。
景观考古学强调探究人与自然的互动变化,适用于研究茶业遗产这一特殊生态文化景观。景观考古学指导下的茶业考古,基于“古今沿用”与“集中分区”的研究理念,具有系统性、可行性与前沿性,是研究四川茶业文化遗产的有力手段。景观考古学...
关键词:景观考古 茶业文化遗产 川茶文化 茶马古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